第514章 以身涉险
第514章 以身涉险
赵昔微心中主意已定,就扬眉朝太后一笑:“太后娘娘想要孙媳妇喝酒,孙媳妇自然是要喝的,只是这酒刚刚洒了不少,还得麻烦常公公重新倒一杯!”
这有什么难的?
太后迫不及待想看一出大戏,就也没多想,只吩咐常英:“你去,给太子妃亲自满上!”
常公公被太后掐了十几下,这么一声命令,简直是得了救星,忙抽出手来,亲自捧着酒壶,倒了满满当当的一盏酒,呈至赵昔微眼前,拉长了声音,道:“太子妃,请——”
“多谢常公公。”眼看赵昔微抬起手臂,太后面色就是一喜。
等她喝下去,就有好戏看了!
皇帝目光一凝,手掌抬了抬,似乎有些不忍:“太子妃,此酒——”
“皇帝怎么了?”太后眉头一挑。
皇帝回过神来,手掌又垂了下去:“没事,没事,朕没事。”一连说了三个没事,他的眸光就黯淡了下去。
赵昔微心里就咯噔一响。
不知道是不是她的错觉,她总觉得,皇帝的反应古怪中透着一丝诡异,诡异中又有着几分慈悲,慈悲中又有着几分恐惧。
该怎么形容呢?
赵昔微想起了小时候抓野兔的事来。
野兔都藏在山林草窝里,周围布满了荆棘,有时候甚至还有蛇虫。
她每次偷偷靠近草窝,都是提心吊胆的,生怕出现在眼前的是一窝蛇,或者一堆毛毛虫。
但再担心再紧张,她还是得必须去扒开那厚厚的茅草。
因为娘亲又病了,她得抓几只野兔子去卖钱——卖了钱才能给娘亲抓药。
现在,皇帝这种复杂的情绪,就像是那个时候的她。
而她,就是那草窝里的小兔子。
皇帝这伸出去又垂下去的手,是一种既想放弃,又想抓住的态度。
太后眼皮子一撩,脸色就沉了沉。
皇帝这样的性子,实在是不堪大任。
优柔寡断、耳根子又软,这么些年来,要不是有她辅佐,能坐稳这江山?
刚刚在宫里,不是还心急火燎的很?搜查酒壶时,不是还雷厉风行的很?
怎么被个小姑娘长篇大论一通,就想反悔了?
那可不行!
太后冷冷一哼,眸光立时就锐利了起来。
她可是等了好久才等来这么一天,就想看赵家和皇帝反目成仇呢!
怎么可能让皇帝收回成命!
“皇帝是心疼了?”太后讽刺地笑了一声,扬起紫红色的唇角,慢悠悠地道:“当年皇后生产之时是如何痛苦挣扎,难道皇帝忘了?”
“朕没忘!”皇帝手指一颤,猝然抬眼:“皇后生产之时,痛了两天两夜,朕怎么可能忘记!”
“是啊,两天两夜!太医束手无策!”太后笑着接过他的话,“哀家记得,当时上百个太医,无人诊断出皇后到底是怎么回事——”说完,目光落在了那壶酒上面,语声一寒,“陛下难道不想知道,真相到底如何吗?”
皇帝一怔,手掌下意识地捂了捂心口。
曹德吓得脸色都白了,忙上前去托住他的手肘:“陛下,您别急,您可千万别急……”
没有人比他更明白,皇帝有心口痛的毛病,太后这么一刺激,万一发作起来……
他惊得浑身的冷汗都冒出来了,只一边替皇帝揉着后背心,一边轻言细语地安抚:“陛下您别想太多,虽然这酒是沈娘子送给皇后娘娘的,可也未必就是真的有什么猫腻。况且,当年皇后视沈娘子如亲姐妹一般,就算是两人后来生了嫌隙,到底还是有昔日的情分在的……”
“哦?”太后听出这话有为赵府开脱之意,立时就不乐意了,又添了一把火,刺激皇帝道:“如果这酒真没有猫腻,皇后为何宴饮之后突然腹痛?太子妃和赵丞相又为何不敢喝?”
“这……”曹德的底气就有些不足了。
说实话,当事人都故去了,当年之事到底怎么样,还不是看皇帝怎么想?
可皇帝一遇到皇后的事,就冷静不下来。再加上赵家这个犹豫不决的态度,很难不让人怀疑……
赵昔微就看向了赵子仪。
见他眉心微皱,神色端凝,丝毫没有表态的意思,就捏了捏手心。
不要说皇帝不信任赵子仪,就是她,也不敢太相信。
只是,若说他为了和沈玉清在一起,就加害于皇后,她还是不相信的。
倒不是相信他为人良善,而是……沈玉清在他心里没有重要到这种地步。
他的感情要真的有这么深,又怎么会至于让沈玉清流落乡野那么多年,而自己则娶妻生子平步青云?
很显然,相对于男女情爱,赵子仪更在乎功名利禄。
那么一个在乎功名利禄的人,就更不可能为了一段感情去冒这个险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陷害皇后,这可是满门抄斩的大罪。
如今皇帝已经有了疑心,再拖下去,不仅对赵府,就是对她,也是百害无一利。
所以,今天这是一定要喝了……
“陛下!”赵昔微心神一凛,突然开口道:“这酒果真是我娘亲送给皇后娘娘的吗?可有人证物证?”
酒要喝,但主动跳入陷阱的事,她也绝对不会干。
“嗯。”相比赵子仪的沉默,皇帝倒是坦诚许多,一五一十地告诉她:“是你娘亲送的,这酒叫长安月,是沈家秘酿……”又耐心解释了一句,“皇后不是寻常妃嫔,日常起居饮食,皆有专人记录在案。”
说了两句,就又咳了起来,“咳……”
随驾的几个小内侍吓得双腿就是一软:“陛下……”
“把丹参养心丸拿出来!”曹德常年照顾皇帝,已练就了临危不惧的镇定,“陛下不过是咳嗽了一下,急什么急!”
赵昔微陷入了沉默。
是沈家的酒,就一定是沈家做了手脚吗?有人记录,就一定不会出错吗?
但皇帝正是情绪最不稳定的时候,经不起任何刺激。她这种疑问,不但不能提,反而还要很好的掩饰起来。
因为如果这么追查下来的话,皇后宫里的每个人都有可能是凶手……可服侍过皇后的人,少说也有上千人,这样的腥风血雨,没有一个人能承受得起。
皇帝也许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才选择了代价最小、也最为温和的方式——赐酒于赵府。
看来,她只能以身涉险一次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