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第131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秦月:你查查,那是哪家的孩子,我怎么觉得这两个都姓熊呢……】
    “可要好好想想啊,过了可就没机会了,毕竟找到这样外表符合长信侯之子身份的孩子也是挺难的。”
    【3303:那俩真的姓熊哎???】
    没等嫪毐回答,3303就查出了结果,这两个‘无辜’的孩子确实和昌平君有点亲戚关系,准确的说是昌平君‘临时起意’从他们自己人里‘借’出来的。
    第75章 第七十五个国家意志
    看到这里秦月基本上已经知道了最后的结果,嫪毐怎么选根本就不用猜,她已经配合着‘帮助’嫪毐做了选择。
    她带着3303回到了宴席现场,她走近了嬴政身边,还能看见不远处赵太后难看的脸色,她轻声告诉了嬴政一件事:“熊启为你创造了条件,除掉赵太后的前提条件。”
    “不过我不建议在刚加冠之后就杀了赵太后。”
    毕竟冠礼上她唱的祝辞还犹在耳边,现在的人对于孝道也是挺看重。
    嬴政回了一个您安心的眼神,他在秦月提了关于熊启的事之后立刻想明白了熊启这么做的意义,他:【人暂时不能动,但演戏还是要演的。】
    一人一国对视,皆已明白对方的意思。
    简单来说就是熊启演了嫪毐,嬴政和秦月想演的人是楚系的人。
    而且就算是楚系人知道了也不会拿嬴政怎么样,毕竟楚夫人还未入秦,他们总是要考虑一下后续的利益,不可能因为一点小事和嬴政撕破脸,也只能默默吃一次哑巴亏了。
    **
    在雍城加冠后不久,嬴政就带着众多冠礼宾客浩浩荡荡回了咸阳,回到咸阳第一件事就是将嫪毐及其同党打入咸阳狱中,并革除吕不韦的相国之位,由昌平君顶上相国的空缺。
    在让渡了部分利益与楚系的同时,嬴政也提拔了自己的人,包括但不限于启用李斯、尉缭,在军中提拔了本次有功的蒙武与王翦,蒙恬也被他塞到了蒙武身边,父子两人都感激于嬴政的信任与重用,自此嬴政有了自己的初始班底。
    而赵太后则是被他下令禁足,同月,因为嫪毐在狱中招认此次谋逆是与赵太后共同策划,朝堂震动,秦王哀痛但也震怒,下令由昌平君彻查此事。
    昌平君在呈上了足够的证据之后请嬴政定夺,同时也将赵太后与嫪毐的两个私生子曝光在了众多大臣视野中。
    顿时朝堂中一片哗然,其中以宗室为首的赢姓人最为愤怒,他们并不惊讶太后有男宠,他们生气的是嫪毐赵太后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坐上王位而篡国。
    判处了嫪毐车裂并夷三族,党羽皆车裂灭宗,罪轻者流放蜀地之后,嬴政表现出了杀赵姬的倾向。
    朝中一些老古板顿时急了,他们跳出来就是劝谏嬴政不要做这种事。
    嬴政表面上很愤怒不想听他们多说一句话,实际上他心情平静,盘算着这次要坚定的演多久才能骗过昌平君,最好能让他们觉得自己确实在按他们预想中的方向走。
    还没等他下令,就听见秦月开口:“贬为庶民,终身不予启用即可,你也要考虑一下自己的名声才是。”
    有时候贬官对于这些人来说可比直接杀了他们让他们难受,人不外乎为了功名利禄,而这些来劝诫的人就是为了名声,想要踩着秦王以成就自己的名声。
    她可是还记得资治通鉴上把嬴政杀的二十七个谏者称为二十八星宿之二十七,总之嬴政名声是真不好。
    最后一句‘往迎太后,归于咸阳,复为母子如初。’看的她真的绷不住了,这大概就相当于一个和你有血缘关系的人要杀你,你不能怨恨她还要把人接回来享受荣华富贵,原谅这个想杀你的人并和好如初。
    连把人赶出咸阳眼不见为净都不行,不然就是不孝,是逆天下而行。
    嬴政想了想也是,现在杀了他们就是送他们上史书,他为什么要成全这些人获取名望的心愿?
    他直接开口扣帽子:“诸位为窃国贼求情,是否也有谋逆之心?”
    “臣万万不敢,只是对长信侯的手段未免过于酷烈,与商纣何异?太后也是您的亲生母亲,为什么就不能原谅呢,身为君王应该大气才是。”
    秦月无语吐槽:“有没有一种可能商纣王被推翻是启用奴隶任用女性,动了你们的利益才被推翻的,才过了几百年就这么瞎扯。”
    她说这话的时候也没想着避开嬴政,或许也有提醒之意在里面——小心这些老不死的,一个个心思坏极了。
    “听起来你似乎比寡人更懂如何做秦王,你之前是众多诸侯王中的哪一位?”
    “嫪毐党羽还未处理,朝中就出现这么多想要当王的……”
    “呵呵——”
    “臣不敢,只是古往今来尽是如此,三皇五帝也是如此。”
    谏言的人恭敬但语气强硬,像是为了自己如此勇敢站出来而感到自豪。
    秦月真的很想和这个思想迂腐的人展开一场辩论会,问问他是不是觉得孩子对于父母来说就是可操控的物品,不把孩子当人看的。
    如果按照这个理论,那臣子也是君王的物品,让你死就去死,哪里来这么多废话。
    嬴政沉思片刻像是退步了,他:“母后身体不好,寡人感念母后多年养育之恩,迁母后于雍城荣养。”
    本来一些人还是要反对,一国太后怎么能随随便便迁出国都?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