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秦功 第51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无论白衍剑术如何强横,在秦国咸阳的大殿中,白衍亦是不能佩剑,而吾只要伤及一丝,白衍,便难逃一死!”
    荆轲看了看周围,感觉没有动静之后,便小声的对秦武阳说道。
    秦武阳听到荆轲的话,迷茫带着一丝恐惧的眼神中,逐渐出现一抹神采。
    “对,对!”
    秦武阳不断点头,随后用期盼的眼神,看向荆轲。
    “切记,此番汝只需杀死嬴政!”
    荆轲叹息一声,嘱咐完后,知道眼下秦武阳需要自我调理,于是起身让秦武阳先休息,转身离开木屋。
    木屋内。
    很快便只剩下秦武阳一人,独自拿着草药坐在木床前。
    几息后,秦武阳看着周围陌生的一切。
    脸上的痛楚,让在燕国时便沉浸在幻想的秦武阳,逐渐拉入现实。
    也让秦武阳意识到。
    自己其实并没有自己想的那般强。
    看着眼前陌生的一切,感受着脸颊那厚实,以及痛到心的肿痛感。
    秦武阳开始怀疑自己起来,开始回想曾经。
    然而如今没人能为秦武阳解答,父亲、母亲、祖父,甚至曾经他所有认识的人,都在遥远的燕国。
    如今陪伴在他身边的,只有荆轲,一个由燕丹介绍的人。
    第二日。
    伴随着天空泛起一抹光亮。
    住在函谷关内一晚上的白衍,便早早起来,简易的卧榻,白衍到时睡得格外香甜。
    因为身处函谷关,秦国要地,有秦国重兵把守。
    故而白衍自然没有什么要担心的。
    简单的吃过一些东西。
    白衍来到车队时,铁骑将士已经全都聚集在马车四周,荆轲的随从也全都在马车旁收拾好东西。
    没过多久,杨彦便在士卒的陪同下,来到白衍身旁。
    杨彦穿着秦甲,陪着秦剑,与白衍互相并行。
    “白将军,他日返回时,一定要多在函谷关留几日,到时再一起把酒言欢!”
    杨彦对着白衍说道,与白衍约定。
    “这是自然!”
    白衍听到杨彦的话,转过头对着杨彦笑着说道,答应下来,然而看着前方不远处,发现自己后,满眼害怕的秦武阳,以及一旁在检查马车的燕使荆轲。
    白衍清楚。
    去咸阳城容易,但等到了咸阳城,离开时,可就没有那么轻松惬意。
    虽然没有碰过荆轲一行人的马车,但白衍心中却很清楚,荆轲马车后面那些马车内,装着的,应该全是金银财宝。
    眼下这些杨彦都不知道。
    恐怕过段时日,杨彦再次听到咸阳的消息时,估计会一脸震惊。
    想到这里。
    看着马车都已经准备就绪,白衍停下脚步,转身看向杨彦,缓缓抬手辑礼。
    “就此别过,杨将军,来日再会!”
    白衍说道。
    荆轲的事情,还不能告知杨彦,毕竟这解释不清楚,而且一旦传出去,后果不堪设想。
    “好!一言为定。”
    杨彦也抬手还礼。
    告别后,杨彦便站在原地,有些不舍的目送白衍乘坐马车,与燕使荆轲等人,缓缓朝着咸阳方向行驶而去。
    第三百八十一章:抵达咸阳
    两日后。
    从燕国出发的荆轲一行人,以及在雁门出发的郡尉白衍,沿途赶路,终于是来到秦国都城咸阳。
    因为命人提前禀报过,此刻咸阳城门,早已经有不少穿着秦国官服的谒者,在城门等候。
    见到白衍一行人的到来,所有谒者纷纷站直腰杆。
    马车停下后。
    在城门诸多秦吏与王宫守卫的注视下。
    行驶在前面的白衍,率先从马车之中走出,随后走下马车。
    白衍看到前来迎接燕国使臣的谒者之中,为首的是有过数面之缘的韩谒者,对此白衍并不意外,韩谒者在咸阳王宫的资历远超其他人,加之嬴政的信任,此番由韩谒者率领其他人前来迎接使臣,也实属正常。
    “韩谒者!”
    白衍小步上前,对着韩谒者拱手辑礼。
    “此番有劳白将军!”
    韩谒者缓缓对着白衍拱手辑礼。
    这时候,白衍看着从马车上,走下来的荆轲一行人,便没有再与韩谒者叙旧。
    “你们看,好像是燕国使臣!”
    “对,燕国使臣怎会突然前来咸阳?”
    “不知道啊!听说前些时日右丞相长子在楚国被杀,如今燕国使臣又前来秦国,最近发生好多大事啊!”
    城门外,进出城门的士人,见到韩谒者等人,纷纷不敢靠近,而当看到荆轲等人的时候,全都对视一眼,小声的议论起来。
    最近这段时间,右丞相昌平君的长子被杀一事,轰动整个咸阳城,到处都是议论这件事情的人,所有人都在猜测到底是谁有那么大的胆子。
    秦国与楚国,会不会因为这件事情而交战。
    今日燕国又遣来使臣。
    也不知道又是因为什么事情。
    “燕使荆轲!”
    荆轲手持节杖,从马车队伍中带着秦武阳与两名燕臣,上前走到韩谒者面前,拱手辑礼。
    “见过燕使!”
    韩谒者见到荆轲,拱手还礼,不敢怠慢,此行燕国使臣前来议和,并且献上燕国土地以及樊於期的首级,实属秦国贵重宾客,身为谒者,可不敢失礼。
    不过当目光看到荆轲身后,那个身穿燕国使服的少年,瞧见其红肿发黑的脸颊,韩谒者还是忍不住露出诧异的眼神。
    回想昨日王上在书房内,见到函谷关送来的竹简,突然笑起来,说了一句‘这个白衍’。
    彼时韩谒者还不明白,王上为何会看着竹简笑起来,还说白衍的名字。
    直到此刻。
    见到这个这年纪轻轻的燕国副使的模样,韩谒者才隐约猜到,很可能燕国副使的模样,与白将军脱不开干系。
    虽然不清楚燕国副使与白将军之间,在函谷关发生过什么事情。
    但眼下既然燕使与白将军相安无事,昨日王上的模样,也没有半点怪罪的意思,韩谒者自然不会开口询问。
    “此番,荆轲有劳白将军护送!”
    荆轲与韩谒者辑礼之后,转身看向一旁的白衍,满脸感激的拱手辑礼。
    看着面前白衍。
    荆轲心中其实十分复杂,起初对于白衍的印象,一直都在传闻之中,从上郡高奴的铁血手腕,以及后面秦赵交战与李牧一战,再到后面雷厉风行的处理所有犯事的赵地士族。
    一直以来,在荆轲心里,对于白衍的感觉都是冷漠、喜好杀戮的秦国将领。
    正如同传言之中,那些儒士、士人对白衍的评判那般,荆轲心里,也对白衍抱有厌恶之情,在燕国时便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这也是为何在公子丹开口之后,他毫不犹豫的便答应为公子丹杀死白衍。
    然而此行一路上,在接触白衍之后,荆轲对于白衍的感官,已经开始发生了改变。
    从途径雁门那些城邑,看到的一幕幕,映入荆轲眼帘的是,比起那些自诩爱护百姓的赵地势力、士人,雁门的百姓才是实实在在的休养生息,百姓劳作,能解决温饱。
    当初途径代地,见到的路边食不果腹的百姓,村子十室九空的场景,以及路边枯尸、骨瘦如柴的百姓一脸麻木绝望的模样。
    这些是荆轲进入雁门后,从未见过的。
    荆轲也是进入雁门后,才逐渐明白,为何代地前往雁门的路上,他总是看到百姓宁愿冒着会死的风险,也要偷偷迁徙去雁门。
    而后面一路从雁门赶来咸阳。
    荆轲见过年纪轻轻的白衍,带着秦骑去高奴祭拜,也见过在函谷关的城墙上,与黄昏下,白衍对待普通士卒时,那君子之风的模样。
    这些,都比荆轲见过的那些士人,更为有情有义,更为君子。
    也让荆轲清楚,那些流传甚广,以及在燕国对白衍的传言,到底有多荒谬。
    扪心自问。
    出身游侠,游历过天下的荆轲,若非答应过公子丹,若非清楚白衍对燕国的威胁,实在太大,他实在不愿意刺杀这么一个君子。
    可惜。
    人有忠义之心。
    荆轲答应过公子丹,也不愿意辜负燕国。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