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朱祁镇麻了,太后斩亲弟!
第65章 朱祁镇麻了,太后斩亲弟!
夜,会昌侯府。
孙继忠屏退了下人,一个人坐在椅子上,眉头愁云密布。好一会儿后,他长长一叹:“做官难,做人更难啊。”
他拿起一壶酒,自斟自饮了一杯。这时,一声笑传来:“大哥,什么事啊,这么晚了把我们父子叫来。”
孙显忠带着他刚满十八岁的儿子孙连走了进来。孙继忠换上笑脸,热情的招呼:“来来,就是想与你们说说话。”
他的目光落在了孙连身上,眼中满是欣赏:“连儿是越来越英武了,以后肯定比你爹有出息。”
孙显忠面色不满,呵呵一声:“大哥,我倒是想有出息,可你不让啊。这么多年,把我放在一个锦衣卫指挥同知的位置上。你要提拔我,我估计都入阁了。”
孙继忠只是微微一笑,轻叹一声: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少年不知愁滋味,老来方知行路难。显忠,这么多年我一直冷落着你,你恨我吗?”
孙显忠连忙摇头,强作欢颜:“哪能呢?”
“哎,我作为长兄的一片苦心,你至今仍不明白啊。”孙继忠苦笑,“孙家乃外戚,自太祖以来,朝廷对外戚是何等防备?稍有不慎,便是性命之忧。你我兄弟若都身居高位,孙家恐怕早已不复存在了。”
孙显忠却不以为然:“太后掌权十多年,她也是孙家人啊,怎能摆平不了这点小事?太后的亲弟弟,却只是个指挥使同知,同僚们都笑话我。”
“你怎么就不明白呢?正因为她是太后,更要这么做。”孙继忠急了,“如非如此,当年杨士奇,杨博,杨荣他们,能信服她?她能有今日威望?”
……
一旁的孙连给两人倒上一杯热茶,道:“爹,你就别跟大伯争了,大伯是为我们孙家好。”
孙显忠气得,怒瞪:“你小子怎么胳膊总拐向你大伯呢?”
“连儿比你聪明。”孙继忠慈爱的看着孙连。
孙显忠喝一口茶,一叹:“行了,大哥,我也不和你争了。这么多年,都过来了。”
孙继忠面色变得严肃,沉声一叹:“显忠,孙家到了危亡的时刻,你得挺身而出,保住孙家。”
“什……什么意思?”孙显忠立刻警惕。
“陛下赐死了两个藩王,接下来苗头直至你和成国公。”孙继忠摊手,“当初我苦口婆心让你不要干违法的事,你就是不听。现在,这一关,是过不去了。”
孙显忠听了,猛地站起来:“太后是要大义灭亲?我可是她亲弟弟啊。”
孙继忠摇了摇头,指了指一旁的孙连道:“你保孙家,太后保你儿子,将来定然是荣华富贵。”
“为什么是我?”孙显忠悲愤,“我这些年得到过什么?出事了,就让我出去顶?”
孙继忠目光陡然冰冷:“难道是我?我死了,你守得住孙家?”
“那……太后她……为什么不救我?我离开京城都行。”孙显忠面色惊恐,身体在颤抖。
“陛下连亲叔叔都杀!”孙继忠哼一声,“太后难道就不能杀一个弟弟?”
孙显忠突然大笑,满脸狞色:“哈哈哈,原来如此!我只是个牺牲品罢了,哈哈哈,孙家,大哥?姐姐?哈哈哈,狗屁!”
咣当!
孙连跪在了他的面前,哭喊:“爹,大伯也是没办法,一切都是为了孙家啊。你就答应大伯吧。”
孙显忠没想到自己儿子会说出这种话,他不敢相信:“你可真是我的好儿子。”
“爹啊,我是你唯一的儿子。”孙连磕头。
孙显忠额头青筋暴起,又悲又愤又绝望,他深吸一口气:“好,我去认罪,绝不连累孙家。大哥,你可得照顾好我唯一的儿子。”“那是自然!”孙继忠点头。
“爹啊。”孙连跪在孙显忠面前,泪流满面。
孙显忠一脚踢开了他,大步走了出去。
……
翌日,早朝。
锦衣卫指挥同知孙显忠突然请罪,说自己侵占了百姓田地,而且,粮仓一案的幕后,也是他。
这一下,群臣都懵了。
朱祁镇也懵,看着跪在殿中的孙显忠,冷问:“孙显忠,你在跟朕耍什么把戏?”
“罪臣是幡然醒悟。”孙显忠拜道,“太后最近为土地兼并的事,忧心忡忡,一再告诫孙家人千万不要做这种丧尽天良的事。罪臣回去后,思来想去,夜不能寐,最后来主动请罪。太后,陛下,臣辜负了你们的信任,臣死罪啊。”
朱祁镇心中冷笑。
盗卖官粮,当然是死罪,诛你三族都行。
“太让本宫失望了!”太后冰冷的声音从帘子后面传来,“盗卖官粮,何止是死罪?”
孙显忠转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大哥孙继忠,而后朝着太后一拜:“臣请太后,陛下治臣之罪。”
成国公连忙站出来,拜道:“太后,陛下,孙大人主动请罪,他是醒悟了的。就饶他一命吧,罚他退回田地,退回被盗卖的官粮。”
有些大臣也跟着附和。
朱祁镇目光冷冷,没有说话,他心中在猜测太后的意思。这时,帘子被掀开,太后走了出来,站在丹陛之上。
“王法无情!”她冷冷道,“依律,孙显忠处以斩刑!”
她话音落下,群臣愕然。
朱祁镇嘴角闪过冷笑,太后是个狠人,这是大义灭亲?继续树立她在朝堂的威望?她知道朕绝对不会放过孙显忠,居然让孙显忠主动认罪,还直接判了斩刑。
“已经死了两个藩王,本宫的弟弟也要被斩了。”太后冷冷道,“土地兼并的顽疾,必须处理!陛下给你们十天时间,你们还在等什么?等着本宫和陛下再举刀吗?”
群臣齐刷刷跪下。
内阁首辅王直,更是感动的老泪纵横:“太后圣明,是大明之福啊。”
朱祁镇一个白眼。
次奥,你丫是不是拜错人了?圣明的是朕!不过,由此看来,太后在群臣心中的威望,依旧很高。
毕竟,她是帮助仁宗处理过政务的,后来又辅佐宣宗。正统皇帝九岁即位,大部分朝政都是太后处理。她和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稳住了当时的朝局。
……
ps:月底了,弱弱的求月票呢,往我脸上砸过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