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第271章 伪帝:朕感觉那个朱祁镇回了
第271章 伪帝:朕感觉那个朱祁镇回了
飞燕楼,京城第一青楼。
夜幕低垂之时,楼外灯笼高挂,暖黄的光晕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那就是夜色中最温柔的召唤,吸引着寻欢作乐之人步入这销金窟内。
一踏入飞燕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巧夺天工的布局:回廊如龙蛇般蜿蜒曲折,每一步都藏着惊喜。廊上雕梁画栋,每一幅画都在诉说着一个风流故事。
楼内,轻纱曼舞,香气袭人,那是一种混合了上等香料与女子体香的独特气息。烛光摇曳下,各式各样的屏风巧妙地隔开了空间,既保持了私密,又不失雅致。每一扇屏风后,或许正上演着香艳的故事。
姑娘们身着华服,或清雅如兰,或妖娆似火,她们或伏于精致的桌案上,提笔轻描黛眉,偶尔抬头,眼波流转,似有千言万语;或漫步于廊下,步履轻盈,笑声如银铃般清脆,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回眸,皆是风情万种。
空气中弥漫着靡靡之音,有丝竹之声有歌姬的低吟浅唱,既有高山流水的清雅,亦不乏世俗的缠绵悱恻,让人忘却尘世的烦恼,只想沉醉在这片刻的温柔乡中。
咣当!
一个青年踢门而出,走到一旁靠窗的位置坐下,面色闪过狰狞。就在刚刚,他与一个人争抢魁失败。
对方来头太大,他实在是抢不过,可心中又惦记着那个魁。他连饮了几口酒,心中冷哼:“宁王,不就是个藩王嘛,还不是像狗一样巴结着伪帝?你死后,都不敢去见祖宗。”
就在他心中骂骂咧咧的时候,一个青年走了过来,热情的笑着:“曹大人息怒,刚刚我不在,进来后听姑娘们说,才知道是曹大人你和宁王殿下争月如姑娘。”
“会昌侯?我认输,你就不要来讥讽我了。”青年哼一声。
“误会了不是?”会昌侯摊手,“我刚刚跟宁王说了伱和月如姑娘是两情相悦,宁王听了,主动让出月如姑娘,要成全曹大人呢。”
青年惊喜:“真的?”
会昌侯肯定的点头:“当然啊,曹大人,你义父可是陛下眼前的红人。宁王说了,上次他进宫,你义父还帮过他。这份情,必须还。”
原来这青年是太监总管曹吉祥的干儿子曹钦,现在是左军都督府的同知,也是朝廷大员。
“这……”曹钦面色犹豫。
“哎呀,曹大人,你还坐着干什么?月如姑娘在闺房等着你呢。”会昌侯笑道。
曹钦立马站了起来,朝着他抱拳:“替我多谢宁王殿下,明日请他喝酒。”
会昌侯微笑着点头:“好说。”
他看着曹钦急匆匆的去了,而后转身回到一个雅间。宁王正在喝茶,抬眼问:“搞定了?”
“上钩了。”会昌侯一笑。
“若是能通过曹钦,把曹吉祥拉过来,那就太好了。”宁王道。
会昌侯若有所思,而后摇了摇头:“老鹿说了,也不去接触曹吉祥,那是伪帝的心腹。没有十成的把握,触不得,否则,我们就暴露。”
宁王把手中酒杯一扔,面色如冰:“便宜曹钦了,月如那么美的姑娘,本王还真有些舍不得。”
“王爷,你会缺女人吗?”会昌侯轻叹一声,“忍忍吧,等大功告成,你什么没有?”
宁王连声大笑:“来,我们接着喝接着舞。”
……
顺天大学。
商辂上完课出来,一个年轻人跟在他身后,像是在请教问题。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这句话出自论语,哀公问于有若,学生想不出如何破题。”
“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盖君之富,藏于民者也;民既富矣,君岂有独贫之理哉?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告哀公。”
“先生之言,学生豁然开朗。”
两人一边说,一边到了校舍区商辂住的小院。李灵正在院子里煮茶,朝着商辂招呼:“师傅,茶好了。”
她招呼完商辂,向那青年横一眼:“徐世良,你怎么又来了?”
“我……来向先生请教问题。”青年面色微红,似有些紧张。
他叫徐世良,是内阁首辅徐有贞的儿子,醉心儒学。商辂坐下来,喝一杯热茶,看着徐世良道:“如今年轻人,很多都转向了术科,难得你还坚持儒家四书五经,甚至沉迷。”
“圣人之学,才是大道。”徐世良铿锵道。
一旁煮茶的李灵呵呵一声:“圣人的书是用来读的,用来办事百无一用。”
“你……亵渎圣人。”徐世良瞪眼。
“我还骂圣人呢,你想怎么着?”李灵美目一瞪,徐世良立马就怂了。
商辂看着两人,嘴角含笑:“灵丫头刚刚那句话,倒也是精辟。”
徐世良无奈的表情:“先生,你胡说什么呢?”
商辂微微含笑,朝李灵道:“你该去上课了吧?数科的洋先生可不喜欢人迟到。”
李灵像是才想起来,转身跑进屋里,捧着一摞书急匆匆的走了。徐世良看着她远去的背影,有些发呆。
“世良。”商辂沉声道,“李灵是高丽长公主,她身不由己的,你就别……念着她了。”
徐世良缓缓低头,哦了一声。
徐徐微风吹过,商辂喝着茶,轻叹一声:“世良,你秉持儒家理念做事做人,可你爹呢?你怎么看你爹?”
徐世良面色剧变。
他爹徐有贞是当朝首辅,可他知道,大学里许多人心里是看不起他爹的。因为他爹在土木堡之变后,是最先说出南迁的那个人,在土木堡之后,又是最先拥护伪帝的那个人。儒家说的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他爹都犯了。
“世良,如果给你个机会去校正你爹的错误,你会去做吗?”商辂问。
“先……先生,你说什么呢?”徐世良惊恐的站了起来。
……
入秋后的京城,天空如洗,高远而清澈。
空气中带着几分初凉的秋意,却丝毫未减其繁华之气。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各色幌子随风轻摆,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只是,街边那一排排大树的树叶开始泛黄,偶尔有几片随风飘落,铺就一条条金黄色的小径;行人的衣衫渐厚,步履间似乎多了几分匆忙。锦衣卫镇抚使丁秀,身着便服,混迹于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显得格外不起眼。他选择了一家街角的小面馆,这家面馆虽不起眼,但面条筋道,汤头鲜美,是他每次办案前必来之地。丁秀坐在简陋的木凳上,身旁围着几个同样身着便服的锦衣卫,他们或低头默默品尝,或低声交谈。
丁秀吸溜着热气腾腾的面条,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满足与淡然。对于他而言,这不仅仅是一碗面,更是一种习惯,一种在纷扰世事中寻找片刻宁静的方式。陕甘几年的历练,让他更喜欢吃面了,可这京城的面就是少了西北的那股味儿。
“老大,齐家那边,有些情况。”属下边吃边汇报,“他们去西洋的船队,曾经带回来过陌生人……”
丁秀大惊:“什么?之前怎么没查出来?”
那属下擦了下嘴巴的油道:“老大,我还没说完呢,之前有兄弟也查过,齐家也上报过。他们带回来的,是前元时就去了西洋的中原人后代,有的甚至都不会说中原话了,但是他们擅长术科,就带回来交给了顺天大学。”
丁秀拧了拧眉:“陛下曾经下旨,让商队多从西洋带人才回来。头一回有人带回中原人后裔,不管是不是巧合,得查。”
“都盯着呢。”那属下点头。
丁秀放下筷子,轻叹:“总有些不安啊,君山会藏的这么深吗?你们继续盯着齐家,我去会一会英国公。”
“哪还有什么英国公?”属下道。
“张辅毕竟为大明征战,战功赫赫。”丁秀一笑,“作为晚辈,我得敬他。”
……
洪武军校。
丁秀站在一个院子前,深吸一口气,推门而进。院子中,须发皆白的张辅正在练拳,虎虎生威。
“老国公,威风不减当年啊。”丁秀上前一拜,“晚辈丁秀,拜见英国公。”
张辅停下来,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撇一眼:“老夫知道你,于门四少嘛,你来找我?锦衣卫是又要关押老夫?”
“没没没。”丁秀连连摆手,“单纯的是晚辈个人来看看你。”
张辅又横一眼:“空手来?”
丁秀:“!!!”
他作为锦衣卫镇抚使,一般上门都是去抓人的,从未有给人带礼物的习惯。这下只能尴尬的摊摊手:“呃,晚辈……穷!”
这话把张辅逗笑了,挥手:“坐下吧,有话就直说,老夫待会儿还要去上课。”
丁秀其实喜欢和这样的人打交道,爽快利索,不像那些文官,能云里雾里跟你说半天,其实啥也没说。
“晚辈就直接说了。”丁秀道,“我想知道君山会的情况。”
张辅面色瞬间如冰:“老夫知道的,都已经告诉你们锦衣卫了,你直接去问石彪。”
丁秀冷冷的盯着他,沉声道:“老国公,实话告诉你,那敦煌的皇帝根本没有死,他有可能已经藏身京城了。哼,若是让他再次登基,那朝野上下将会血流成河,今日大明的一切,都会毁于一旦。”
张辅先是惊愣,而后讥讽大笑:“你跟老夫说这些?是不是找错人了?你知道老夫是怎么失去国公之位的吗?老夫是最反对伪……陛下的人。”
“今时不同往日啊,老国公……”丁秀急了。
“不要再说了。”张辅起身而去,“老夫去上课了,你也不要来找老夫。”
丁秀朝着他的背影大喊:“老国公三思啊,为了大明不遭生灵涂炭,也为了你张家满门啊。”
张辅微微一顿,大步而去。
……
皇宫。
朱祁镇批折子,脖子都酸了。他走出乾清宫,沿着宫中的回廊溜达,不知不觉到了奉天门城楼。立在上面,远望。
“臣郑英,参见陛下。”禁军千户郑英过来一拜。
“今日是你当值啊。”朱祁镇笑道,“你爹最近还好吧?听说他伤了脚?”
郑英恭敬道:“就是崴脚了,养养就好。臣的那爹,就是不承认自己年纪大了,操练禁军的时候,还起了好胜心,与年轻一辈比划,这不,就把脚崴了。”
朱祁镇听了,朗声大笑:“不服老,那才好呢,能够保持斗志。”
郑英一脸的委屈,道:“陛下,你是不知道,他现在在家不能动,脾气越来越大,动辄就打人。”
“你当儿子的,皮糙肉厚,被你爹打几下,怎么了?”朱祁镇道。
“我是没关系。”郑英苦笑,“家里丫鬟仆人,都不敢靠近他了。”
朱祁镇扶额:“脾气这么大?朕给他一道口谕,好好静养,不准胡乱打下人。”
郑英面色大喜:“遵旨!”
朱祁镇与他正聊着,锦衣卫指挥使石彪过来了,先是一拜,而后朝着郑英道:“表弟,巡视去,怎么还跟陛下唠上了?”
“对哦,你们还是亲戚。”朱祁镇反应过来。
“也没多亲。”石彪道,“他跟我叔叔亲些。”
那是,亲外甥。
朱祁镇目光扫过二人,道:“得,朕的安危,都交给你们家了。”
“陛下,臣去巡视了。”郑英一拜,走了。
石彪来到朱祁镇身边,汇报最近的各方消息。朱祁镇听完,挥手让他下去,自己一个人站在城楼,迎风而立。
奉天门!
他猛然想起,《明史》记载,景泰八年,石亨、徐有贞等人率军潜入皇宫,撞开南宫大门,将朱祁镇迎出。随后,他们兵不血刃地进入奉天门,宣布朱祁镇复辟。
这就是夺门之变。
朱祁镇成功复位,改年号为天顺。他重赏了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政变功臣,并对代宗及其支持者进行了清算。
复辟后,朱祁镇以谋逆罪处死了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文等人。尽管这些人在土木堡之变后稳定朝纲、抵御外敌方面立下了赫赫战功。
“朕怎么感觉,那个朱祁镇回来了呢?”朱祁镇举目远望,心中冷笑,“他不会是要夺门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