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第三九零章 铁火对人海(3)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伯恩赛德这次向中国人发动的进攻,虽然是没有退路的孤注一掷,但那是战略层面上,就战术来说,他还是相当谨慎的,并不是蛮干硬干,而是提前制定了不止一个战术方案。
    比如之前的三路步兵进攻远征军的营地,外加一路骑兵偏师进攻港口舰队的策略,是a计划,也叫速攻计划,如果这个如狂潮拍岸一样的速攻无法取得胜利,那就会采取另外一个b计划。
    所谓b计划,也叫疲敌战术,或者是车轮战术,意思是三路攻击集群一旦速攻不成,就划分成多个波次的小部队,每一个波次五千到一万人,对中国人的营地进行持续而不间断的进攻,以疲惫敌人,消耗守军的精气神。
    换言之,b计划是一个水磨功夫,就是要依靠人多的优势,轮流跟中国人拼消耗,就算这个过程自己的损失会更大一点,但他们人多势众,耗得起,中国人只有两万多,加上舰队的水军官兵也不超过两万五,在这种消耗战术下,肯定会疲惫不堪,等到中国人精气神都不行的时候,再发动致命一击。
    想当初,格兰特打维克斯堡的时候,用的就是这个战术,就是摆明了欺负你人少,然后我不断的疲惫你,如果不是中国人横插一缸子,当初的维克斯堡肯定要在这种战术下陷落的,而另外一个历史上,维克斯堡也的确是在这种战术下沦陷的。
    但是,与当初格兰特打维克斯堡不同的是,此时守城方的火力要远远强于围城一方,补给也比攻击方强,所以这个所谓疲敌战术,自然也比普通围城战要残酷,因为伯恩赛德明白,要想真正的让守城方紧张起来。无法正常休息,就必须持续保持一定的压力,压力如果太小,是不会起作用的,而压力大的话,己方的伤亡必然会升高。
    不过到了这个时候,伯恩赛德也顾不上伤亡不伤亡了,如果打不下这个中国人的营地,取得里面的补给物资,他们反正也没能力再走回去了。毕竟整个新弗吉尼亚军团现在只有七天的口粮了,七天一过就要断粮,与其断粮而败,倒不如就跟他们拼了。
    就这样,伯恩赛德很快让人向天空发射了三颗绿色信号弹,这三个信号弹说明要求大家执行b计划。
    且不提伯恩赛德亲自坐镇的第一攻击集群,其他两个攻击集群的指挥官虽然也心痛前一阵攻击的损失,但事到如今也知道开弓没有回头箭,只能硬着头皮打下去。反正最终死亡的是下面的小兵,就算最终失败,他们还可以向中国人投降,依靠他们的高级军官身份。想必也不会受到太多刁难。
    也就是说,相比基层军官的热血,新弗吉尼亚军团的中高级军官都是相当现实的人,他们之所以肯来跟中国人打。除了伯恩赛德这个最高指挥官的命令外,最主要的是下面的人想打,而且已经有些不听话了。否则的话,他们才不想跟中国人死磕呢。
    毕竟相比头脑简单,又被林肯的那些忽悠洗脑的年轻基层军官,这些中校以上的中高级军官都是从军多年的老油条了,他们虽然也有爱国心,也想让美利坚合众国维持统一,反对分裂,但其实在内心中,他们并非觉得只有从北统南这一条路。
    换言之,军中的这些军官,对林肯那个所谓解放黑人奴隶的政策并不买账,他们从来不觉得黑人能跟他们相提并论,觉得黑人当奴隶是再正常不过了,为了这点子事儿跟南方开战,导致国家分裂,甚至弄的外国趁机入侵,闹的大家都不高兴,林肯的责任要占大多数,南方那个戴维斯反倒获得了他们的同情。
    当然了,如果是中国人、英国人还有法国人参战以前,这些中高级军官绝对不会这么想,毕竟当时的联邦军虽然面对联盟军的时候也是败多胜少,但总体实力强过南方太多了,没有人会相信他们会失败,所以站在注定胜利者的角度看,这些军官还是相当赞同讨伐南方叛逆的。
    可现在不一样了,由于中国人的参战,导致联邦军西部战线连战连败,而且都是大范围的战略性失败,先后好几个王牌军团被全歼,甚至引发了连锁反应,最终让联邦军失血过多,以至于让林肯不得不启动更加极端化的独裁统治。
    这样一来,明眼人都看的出来,联邦军的日子不好过了,尤其是在面临中国人,联盟军还有英法联军这三方势力联合绞杀的情况下,联邦国的情况真的是越来越艰难,说是险恶也不为过。
    当然了,如果这是单纯的外国入侵,他们可能也会奋力反击,不过他们仔细一想,如果北方彻底失败了,或许也不是什么坏事。因为如果南北双方打的难分难解,那可能美国就真的分裂成两个国家了,但如果北方彻底失败,让南方军全部占领北方领土的话,那实际上美国还是美国,最多换一个总统,换几个政策罢了,而他们这些军官呢,估计也不会受到太多刁难。
    这种思潮,最近在美利坚合众国上层社会中,已经越来越旺盛,这里面除了有南方政府特工人员的策反外,也跟林肯总统的那些新政有关,因为林肯要搞独裁,必然触动了大资本家的利益,所以他们就从一开始的支持林肯,逐渐转变成反对。
    要不是林肯还掌握着军队,同时还有一支强大的特务组织,又完全掌控了议会跟大法院,恐怕弹劾他下台的议案早就展开了。
    但不管怎么样,这些不如投降南方的思想,也影响了那些军队里的军官,尤其是即将面临战败的中高级军官,所以在他们看来,一旦跟中国人打,就算失败了,他们只要投降就可以了,可要是胜利了,那就名利双收。
    正是在这种想法下。他们才那么听话,看似勇气十足的带兵来跟中国人死磕,但其实他们更多的是投机者,跟下面那些不知情的,以为真是保家卫国的炮灰美国兵相比,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的。
    同样的,伯恩赛德其实也是差不多的想法,他之所以中途返回,跟中国人死磕,底层士兵的请愿只是一个导火索而已。并非是他不能掌握军队,被胁迫的不得不为。
    要知道,当时的情况,军队基层虽然有人对抛弃感染者,私自逃跑,不敢跟中国人面对面交手不满,但这种人其实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能为及时赶回后方安全地带松了一口气。只不过心底里的确有些憋闷是真的。
    但是伯恩赛德在路上想过了,连下面的士兵都不满,何况是林肯总统了,一旦他没有跟中国人像样的打过一次。又抛弃流感士兵逃回去,暂时可能没什么,可时间一长,让林肯总统知道了。恐怕他这些小把戏是骗不过去的,说不定前一刻被林肯获知,下一刻来抓他的白宫黑衣人就在来的路上了。
    伯恩赛德虽然也对美利坚合众国感情很深。也不喜欢国家分裂,对中国人英国人法国人都没啥好感,但对南方叛军么,他其实没什么怨恨,更多的是立场不同,甚至有些同情,毕竟从心底里来说,伯恩赛德也是讨厌黑奴,不喜欢解放黑奴的。
    除此之外,伯恩赛德对个人的荣辱跟身家性命也很看重,他觉得他会为了合众国抛头颅洒热血,但却不想为已经变成独裁者的林肯卖命。
    所以说,明明他是完整的带着部队回去的功臣,可在林肯眼中,很可能就是畏敌怯战,以如今的风气而言,被抓住然后判刑,打入大牢甚至被枪毙都有可能。
    这些想法,之前情况紧急,他还没想到,可当他放下包袱,真的抛弃流感士兵逃跑的时候,就一点一点的冒出来了,让他越来越心烦。
    最终,就是这些对林肯的畏惧占据了上风,加上几个士兵的请愿,让他趁机中途改道,又返回去,决心抛开一切,跟中国人决一死战。
    为了劝说那些中高级军官,伯恩赛德不得不对他们说实话,告诉他们,你们这次行动看起来冒险,但实际上没什么,毕竟你们都是高级军官,只要不是那么倒霉,就算战败也没事儿的,最多投降就是了,按照此时世界的一般交战规矩,对力战而降的军官,一般都不会有什么亏待,哪怕是刚步入列强门槛的中国人,好像在这方面也做的很不错。
    相反,如果你们就这么灰溜溜的回去,下面的士兵没什么事儿,法不责众,也没他们责任,但你们这些高级军官就不同了,说不定就要被林肯的特工抓走,当作立威的典型。
    就是被这么一说,大家才甘心情愿的带兵过来,并慷慨激昂的忽悠下面人,让下面的人卖命攻击。
    反正他们也都明白,他们打的越狠,表现的越英勇,战胜了不说,就算战败了,也会获得尊重,反正无论胜败,他们都有好处。
    正是在这种想法的推动下,他们虽然有些心痛手下的损失,但反正已经这样了,看到信号后,也就都按照既定的b计划,对中国人的营地执行了连绵不断的攻击。
    由于美国人的火力不足,所以他们的办法就是让人员散的更散,然后挺进到一定地步,比如对方的火炮射程之后,就连忙卧倒下来,一边盲目的开枪,一边高声呼喊,同时进行匍匐前进,造成一种寻机进攻的架势。
    由于每次进攻的人员都有一万人,又是大散兵线式进攻,加上还披着白布,还是三方同时进攻,也就是一次三个方向三万多人的攻击,所造成的声势依旧浩大,让中国人不敢掉以轻心,只能继续用火炮进行还击。
    说白了,这种方法就是要消耗对方的火力,伯恩赛德就不相信了,中国人被困在这里,到底能有多少火力去消耗。
    别说,这个办法还挺有用,因为一旦中国人的火力减弱,炮火密度减轻的话,那些佯攻的美军就会加速向中国人的阵地靠拢,同时他们的盲目射击有时候也有很多效果,虽然对中国人造成的杀伤微乎其微,三万多人的射击。只能造成个位数的伤害,但依旧造成了中国人的紧张。
    另外,美军人多势众的优势也充分发挥出来,他们白天进攻,晚上进攻,反正是24小时轮番的派人在中国人阵地周围寻隙进攻,一度甚至挺进到离阵地前沿不过五百米的地方,都碰到第一层铁丝网了。
    美国人是人多,而且提前作了安排,哪个部队进攻。哪个部队待命,哪个部队休息,都井井有条,充分的把车轮战的精髓发挥到极致,反倒是中国人,对这一手没有预料,没有把部队分层次的安排,一直都紧张兮兮的,只持续了两天就疲惫要命。
    虽然李永吉后来及时发现了这种情况。很快让部队针锋相对的来个轮流休息,但毕竟远征军总体人数少,营地的防御范围却很大,就算有速射武器跟先进的侦查设备。但依旧不敢掉以轻心,一线阵地还是要放足兵员才可以。
    这么你来我往的进行了三天之后,进攻的美国人也越来越适应中国人的节奏,虽然伤亡依旧不小。但比起一开始来,却小了很多,这都得益于美国人掌握了匍匐前进的策略。
    而且。在这期间,美国人一边用持续的进攻疲惫中国人,一边利用充足的人力,开始逆向挖壕沟,也就是先竖着挖壕沟,想尽办法接近对方营地然后再横着挖壕沟,扩大攻击阵线,等稳定住之后,再继续向前挖壕沟。
    利用这个办法,只用了三天半,以三个攻击集群为中心外扩的十几道纵横交错的壕沟就挖到了远征军一线阵地外五百米处,已经接触到了第一层铁丝网,并开始继续向前延伸。
    在这个过程中,远征军并非没有发现,但面对这种壕沟,他们的办法不多,用普通炮弹的效果很差,燃.烧.弹的效果虽然还可以,但因为冰天雪地的缘故而大打折扣,所以整体而言并不好。
    当然,李永吉对此也不是一点办法没有,比如他手头还有一些pf97式93mm单兵云爆弹,但这东西数目不多,价格不菲,用来对付明显是炮灰的美国人,似乎大材小用,毕竟人命对对面的美国人来说似乎不是问题,那原本是留着当杀手锏,用作进行堡垒用的东西。
    考虑到战争还将持续,毕竟对方还有很强的有生力量,所以最终李永吉还是选择调集更多的神射手上一线,然后用价格便宜量又足的85式狙击步枪给对方来定点狙击,集中狙击那些挖壕沟的人。
    要知道,当初设置营地的时候,因为史密斯兰这里地势比较低,又是两条河口交叉地,所以中国人做营地的时候,选的是一处土坡高地,之后还填土上去,所以比周围高了一大截。
    因为阵地高于周围,所以对方就算完壕沟突进的战术,炮弹或许打的不那么准,可如果使用大规模的狙击战术,还是相当有效的,或者说,是性价比很高的一个战术。
    85式狙击步枪脱胎于svd,而且因为性价比的缘故,使用的不是特殊的狙击步枪弹,而是53式7.62毫米机枪弹,也就是说跟机枪可以通用,这就造成这种步枪虽然有效射程是一千米,但在实际使用中,就算配备4倍瞄准镜,真正的精准射程不过六百米左右,有经验的优秀射手也就是能打八百米。
    但是,六百米跟八百米的距离,已经绰绰有余了,尤其是当这支特别集中起来的狙击部队总数目超过三千人的时候,获得的战果就尤其重大。
    就因为狙击部队的存在,让美国人挖露天壕沟的企图不得不中止,无法进一步向前侵蚀,毕竟美国人再多,也不能无限的让人去送死,实际上当伤亡提高道一定地步之后,就没人肯去前面挖壕沟了,那摆明了是送死。
    不过,得益于天气寒冷,土地坚硬,外加表面覆盖积雪的好处,美国人发现挖露天壕沟不行,那就干脆继续深挖,挖不露天的壕沟,反正在这种天气下,只做临时的地下通道,用来破坏前面的铁丝网拦截,扫除冲锋道路,还是可以的。
    所以接下来,美国人换了方法,不挖露天壕沟,而是挖地道,由于土地坚硬,加上表面有积雪,中国人也看不清他们的具体方向,狙击部队也失去了作用,只能是继续用炮弹轰击。
    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永吉的神色越来越阴沉,知道持续这样下去的话,最终美国人会依靠挖地下隧道挖到自己跟前,缩短跟自己的接战距离,这样一来,己方的火力优势就要大打折扣。
    但是,盲目轰炸的效果似乎并不好,不说普通迫击炮没啥作用,就连舰炮的效果也不怎么样,就算偶尔能炸塌一部分隧道,可他们人多势众,很快又会开挖新的隧道,把人力充足的优势充分的发挥了出来。
    再加上美国人地面上的试探性散兵进攻一直没停止,李永吉的一线部队还要应付这些一不小心就要冲过来的地面进攻部队,所以不可能把火力都浪费在轰炸那些地下隧道上。
    李永吉倒是想过派人主动出击,去炸掉那些隧道,可己方的部队严重依赖机动车,对方又兵力雄厚,地面上有散兵部队掩护,一旦不小心自己的进攻部队被包围,没有机动车,很容易陷入敌人兵海的围攻之中,那就得不偿失了。
    归根到底,是严寒与积雪严重制约了远征军的火力发挥与机动力,又舍不得抛弃这些技术兵器,这才被困在这里。
    但是,放任对方一直向自己阵地挖地下隧道也不是办法,一旦让对方挖到自己阵地里面,来个中心开,那可就麻烦了。
    好在,当时间进入第六天,美国人的地下隧道挖到离中国人阵地不过三百米的时候,李永吉的应对方法也准备完成了,而他的办法,就是飞雷炮。
    没错,就是另一个时空解放军使用的,专门用来抛射炸..药..包的飞雷炮!
    这东西不难做,让张信达临时加工一些大口径无缝钢管就可以当炮筒,然后埋在土里,再配上专门制作的大口径炸..药..包,或者说炮弹,就可以对四百米范围内的地域发射炸..药..包。
    一旦设置成功,李永吉立刻让人往下面不要钱似的扔炸..药,这东西价格便宜,威力十足,哪怕地面有积雪,哪怕地下土地坚硬,也挨不住这种无差别轰炸。
    很快,附近的隧道纷纷被炸塌,眼看继续用这种方法前进到中国阵地里面,是不太可能了。
    当然了,就算中国人不用飞雷炮扔炸..药..包,伯恩赛德也没法继续这么安稳的一边进行地面车轮进攻,一边派人挖隧道了,倒不是他不想,而是他的时间不够了,因为他的部队只剩下一天的口粮了。
    换言之,伯恩赛德的时间只有一天了,如果不能在接下来的一天之中攻破中国人的阵地,那就真的是大势已去。
    “最后一击了。”看着太阳慢慢落山,伯恩赛德握了握拳头,“是胜是败,都看明天的了!”(未完待续。。)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