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第一百九十七章 风展红旗如画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乘小舟渡海而来之人名罗子木,为张煌言部参将。
    去年奉命潜伏江南搜罗情报,并争取策反清将。
    策反一事毫无效果。
    永历皇帝都已被杀,天下人哪个不晓得明祚已绝,那从前的明军将领哪个还肯反正呢。
    真当都没脑子么。
    罗子木没被策反目标抓住送官已是难得,算他命大了。
    无有作为的罗子木只能扮作商贩于大江南北活动,然情报能够搜集到于局面又有何补?
    纵是能探听到两江总督、浙江总督衙门的重要情报,甚至清廷权臣鳌拜的公文,又能如何!
    无奈之下罗子木便准备潜回舟山,却不想有从武昌回来的商人传出消息,说是夔东的明军突破大清兵封锁攻占了湖广总督衙门所在的重镇武昌。
    那明军还拥立了什么韩王监国,年号定武,号召天下人铤身而出与清廷对抗到底。
    这个惊人消息传到江南后如地震般引发大江南北士绅讨论,均觉不可思议的很。
    然经“通海”、“奏销”、“哭庙”三大案后,江南士绅稍有骨气、有胆量的都被清廷屠戮一空,余下的全是被清廷杀的胆寒之辈,哪里还有人敢有复明之念。
    只觉十分好奇,不明白那已经山穷水尽叫大清兵围得水泄不通的老顺贼们,是怎么突出包围圈又把武昌给占了的。
    好奇过后,便是担心老顺贼们会不会沿江东下攻打江南,那样的话好不容易太平几年的世道就又要大乱了。
    江南总督郎廷佐闻讯之后紧急调派绿营封堵长江,唯恐那突出来的老顺贼跟当年的海寇一样也窜到江宁。
    又行文沿江上游,务令提高警惕,严加防范,不可使贼船窜下。
    若有必要,可以铁索横江阻拦。
    总体上,江南舆论是站在清廷这边。
    倒是听说已经八十多岁的文坛老宗伯钱谦益听说此事后昏厥过去。
    不知道是吓的还是欢喜的。
    罗子木听人说钱谦益怕是撑不了太久,也就这一两個月的时间,不禁有些遗憾。
    毕竟老宗伯这些年一直支持张公、延平王反清,为此被清廷抓过几次。
    要不是老宗伯名声太响,怕早被清廷处死了。
    又闻对钱谦益夫人柳如是极为不满的钱家人都跳了起来,闹着要将柳如是母女撵走。
    官司已经在常熟县衙打起来了。
    说一千道一万,不过争产的事。
    可怜老宗伯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罗子木也不可能有心情去打听钱家争产的私事,从多个渠道确认武昌真被明军攻占后,立即潜回沿海找船往舟山报讯。
    “天不亡大明,天不亡大明!”
    已经绝望正在遣散部下的张煌言听了此事,可谓惊喜交加。
    一众部将也叫这消息激动的泪流满面,均言既然明祚未绝,他们理当追随督师与鞑子死战到底。
    无怨无悔!
    “先前无有希望,督师赶我们走,我们不得不走!今希望尚在,督师再若赶我们走,便是逼我等跳海了!”
    众将哭跪张煌言面前,请求督师收回成命。
    “韩王监国,又得武昌,许明祚真的未绝,如此,我张煌言岂能自暴自弃!”
    斗志复燃的张煌言当下命众人整顿部下做好长期坚持准备,又叫罗子木扮作道士去武昌同韩王取得联络。
    “若韩王在武昌打开局面最好,若不能可请韩王沿江东下。”
    张煌言意韩王若东下,他可率部在沿海为呼应,当真事不可济,也能接应韩王出海。
    总之,绝不能再让韩王这最后一面大旗为之倒下
    巫山。
    马宝有些遗憾,因为巴养元没能擒杀西安将军富喀禅,否则奇袭竹山这一战的战果可就是硕硕了。
    单一个西安将军就足以震动清廷。
    不过巴养元一路追杀过去,也宰了几百惊弓之鸟的八旗兵。
    此战,不敢说覆没西安驻防八旗,损其一半以上牛录却是有的。
    “联军”伤亡要较夺取猫儿关少,只伤亡不到两百人。
    接连两战,一毁陕西绿营粮草辎重,二重创西安驻防八旗,可以说达到了联合作战目的。
    如此,自是要及时撤出,以免节外生枝。
    陕西绿营这边,只要李来亨那帮人把握战机,应该还能重创撤退的陕西营兵。
    不过,这不是马宝关心的了。
    西营与顺营本就尿不到一个壶中,当年西营封秦王、晋王时,顺营为之闹了很长一阵时间。
    两位老大王在一起时,也是貌合神离。
    况他马宝如今效忠的是平西王吴三桂,与他明朝再无瓜葛。
    双方在老木崆分兵。
    马宝自带兵回平阳坝,王五则带兵入茅麓山。
    临行前,王五拱手郑重对马宝道:“马镇,只要志同道合,哪怕它满路风霜,总有艳阳高照的一天!”
    “好一个艳阳高照!”
    马宝哈哈一笑,颇是欣赏眼前这位年轻的明将,用力一拍对方肩膀,沉声道:“山高水远,后会有期!”
    “后会有期!”
    望着同高大节、巴养元等人一起率部离去的马宝,以及那些几年后便将投入抗清战场的吴军将士,王五忽的用力喊道:“王耀武愿与诸位他日并肩再战,同生共死!”
    这一声呐喊令得不少吴军将士为之驻足,纷纷扭头向后方坡上看去。
    直到此刻,这些吴军将士才知道与他们共同作战的明军统帅姓名。
    明军将士也在望着他们。
    山谷回声激荡。
    直至肩系白布的吴军将士消失在丛山峻岭之中,徐霖上前请示:“将军,我们也走吧?”
    “出发!”
    王五大手一挥,山脚下正在侯命的将士立即向着根据地方向前进。
    走在最前面的是一面红旗。
    右营,以红色为旗。
    只来时一千四百余,回去时却不到千人。
    又是几百人埋骨深山。
    长呼了口气后,王五便要下坡出发,走了几步却突然止住,看着红旗指引前进的队伍,竟是生出诗兴,不禁豪迈吟道:
    “竹山、兴山、巫山,路险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直指茅麓山下。
    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