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第146章 此地不宜久留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总督,节制一切文武,军事、经济、民政,地方一号位。
    穆里玛没有担任靖西将军率军南下前,湖广战事一直是一号位张长庚负责。
    其与四川总督李国英、陕西总督白如梅并称“三督”。
    穆里玛到湖广后,由于鳌拜的因素,张长庚这个一号位的总督才被迫退居第二,接受穆里玛的领导。
    穆里玛回京后老张原以为自己会恢复待遇,没想燕京又派来了年轻的帽子王。
    无奈只得继续屈就二号位。
    但让他憋屈的是,新来的帽子王视他这个总督大人如眼中钉,不仅大力提拔胡全才、于养志等人削弱他这个总督权力,更在战事关键时候勒令他靠边站,完全失去对湖广战事的主导权。
    以致老张差点就要上书请辞,摞挑子不干。
    但靠边站不意味他这個总督真就是供在庙里的佛象,什么话也说不上,关键时候只要老张敢豁得出去,他的话就大大的有份量。
    你杰书不是认为我张长庚废物无能么,那好,我这个废物就硬架着你这个帽子王!
    老张是铁了心跟杰书杠上。
    撤军?
    娃娃你想的太美。
    只要他这个总督大人不同意撤军,倒要看看杰书这个靖西将军能带走几个人。
    原因无它,不管是湖广提督董学礼还是湖南总兵高守贵、湖北总兵牛万程,以及在荆州的副将汪大元、常进忠等人,于体制上的直接顶头上司不是杰书这个帽子王,而是张长庚这个总督。
    所以,没有老张的允许,几万绿营兵程序上没法撤。
    想要撤,就得先罢掉老张这个总督。
    燕京那边显然不会这么做。
    不管荆州眼下撑不撑得下去,高喊主战的老张肯定比想要撤军的杰书更加受朝堂喜欢,也更加受世人敬重。
    当然,老张也不是一昧空嚷主战,不切实际,其坚持继续围困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
    第一,朝廷的脸面。
    “区区一座荆州城就让大清几万官兵束手无策,甚至还得被迫撤军,传出去天下人怎么看?大清的颜面还要不要了!”
    “天下人是不是就此认为朝廷的官兵完全都是废物,不堪使用!是不是也会因此认为明朝有可能东山再起?我大清已是强弩之末!”
    老张越说越气愤,以致吐沫星子满天飞。
    说的也是事实,撤军在政治上的影响很坏。
    要知道大清这些年来之所以屡屡取得军事上的胜利,除了明朝势力不断内讧外,就是因为大清是以秋风扫落叶的速度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从而建立了一个自上而下的完整统治体系。
    依靠这个体系以绝对的体量这才压死了南明小朝廷。
    完整统治体系的根源是什么?
    就是人心!
    人心在清,明朝就必死无疑。
    人心若突然反复,那地方士绅和那些读书人就会跟墙头草一样摇摆不定,结果就是完整的统治体系从内部出现缝隙,继而开始一块块的坍塌。
    犹如千里江堤,毁于蚁穴。
    就眼前局面来看,一旦大军解围撤走,那不仅是荆州一府完全动摇,而是湖北一省的动摇。
    这个风险,老张不能冒。
    后果,更是杰书承担不起的。
    毕竟,湖北眼下除了荆州外,还有西山贼,还有流民!
    地方统治体系除了襄阳、武昌、汉阳等地外,都在风雨飘摇中。
    一个不慎,这些地区都有可能沦陷。
    一座荆州城复叛是小事,可大半个湖北沦陷却是大事,能动摇大清万年江山社稷的大事!
    “局势若糜烂至此,这个后果你们谁来担!”
    说这话时,老张压根没正眼看脸色有些烫红的年轻帽子王,而是死死盯着湖广提督董学礼。
    他知道董学礼跟鳌拜一党私下有勾结,据闻鳌拜曾让人带话给董学礼,其若能平定荆州叛乱就接替他张长庚当总督。
    这事是真是假,老张没兴趣知道。
    但他有必要提醒董学礼擅自解围引发的后果是他这个提督扛不住的。
    真要大半个湖北糜烂,鳌拜也要杀你这个提督。
    董学礼没有说话,只是保持沉默。
    他提出撤军构建大包围圈计划是着眼于军事层面,及考虑当前实际困难,于撤军引发的政治影响以及系列后果却是不曾想过。
    因为,这些不是他这个武将考虑的事情。
    而且,总督大人似乎有些危言耸听了。
    结果总督大人似看到他的心声,微哼一声道:“如果撤军,我问你们,谁敢保证叛军不会趁机出城攻击?撤军又如何个撤法,谁先撤,谁留下来垫后?万一撤军变成全面的大溃退,这个责任谁来担?”
    一番话三个问题。
    一涉及撤退组织事项,二涉及叛军动作,三涉及有可能存在的风险。
    而这三个涉及到的问题,不管是杰书还是董学礼,又或帐中的辅国公特尔亲他们实际都没想过。
    因为,还没来得及做详细部署。
    他张长庚来得太突然,也太快。
    “大军一旦解围撤走,叛军要是立即弃城沿江东下攻打武昌,甚至过武昌直趋东南,这个责任谁来扛?届时朝廷是杀我这个湖广总督的头,还是砍伱们这帮提督、总兵的脑袋!”
    张长庚说完,回身看向脸色铁青的杰书,“若王爷执意撤军,那下官也无话可说。但下官身为封疆,守土有责,不能为大清解忧,便当为大清尽忠。”
    言下之意竟是他张长庚要留在此地殉国。
    这已经不是把杰书架在火上烤,而是将年轻的帽子王扔在锅里煮了。
    杰书气急败坏:“张长庚,大清不是就你一个忠臣!”
    辅国公特尔亲赶紧出来打圆场,说是否撤军还在商议中,大将军王尚未决定,既然你湖广总督不同意撤军,那此事就再议。
    翰林学士傅腊塔眼见张长庚如此对康亲王不敬,不禁上前讥讽,意大军落得现在这个进退两难处境,还不是因为你张长庚无能,迟迟无法解决大军供应问题。
    要是军中有吃有喝有柴禾烧,你看谁愿意撤。
    老张听后,脸色顿时一肃,朝杰书道:“再给下官七天,七天之后,如果再没有柴禾物资送到,下官自个向朝廷请辞!”
    “好,就七天,七天之后你张长庚拿不出东西来,本王第一个上本参你!”
    杰书也是咬牙应下。
    七天,便再苦一苦将士们。
    军议不欢而散,督标副将汪大元将总督大人接到自己帐中,恭敬奉茶,一心以为总督大人七天之内真能为前线送来柴禾物资,未想总督大人抱着茶碗发了会呆,突然起身对他道:“你这两天暗中准备一下。”
    “大人要末将准备什么?”
    汪大元一脸不解。
    “撤!”
    老张的视线透过夜幕落在远处的荆州城墙,“天象有变,此地不宜久留,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要确保武昌在我们手中。”
    总督大人似乎有预知能力,一脸老谋深算的样子。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