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第737章 南风一扫胡尘静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左将军恕罪!我等负责侧翼包抄围歼扶余军,却没能阻止尉仇台突围!”
    随着公孙康身死,扶余军崩溃,整个战场很快进入了追亡逐北的扫尾阶段。成片成片的扶余军将士被围歼、弃械投降。
    但徐盛和素利搜杀了半晌,直到战场渐渐安静下来,他们才发现没有能捉到尉仇台,也没有发现尉仇台的尸首。一番查问后,估计尉仇台疑似逃脱了。他应该是抛弃了国主的仪仗和衣冠甲胄,这才能低调策马撤走。
    徐盛和素利便有些不好意思,来向赵云汇报。
    赵云抬手制止了众将的惋惜之言,很是豁达地开导:“没事儿,扶余国就在那儿,跑不了。其主力已经被我军歼灭,剩下的百姓也不可能躲进深山,此战之后,扶余国必能被我大汉吞并。
    没能在战场上杀了尉仇台,也不是坏事,只可惜没能活捉。后续他若是不逃,就派人去传讯示好,只要他投降,可以请主公封他一个侯,让扶余全土内附汉化即可。
    反正公孙康已死,大汉和扶余人没什么不死不休的矛盾,他们应该认清形势。现在,还是先想想怎么尽快让将士们恢复精力,追击高句丽人吧——我估计高句丽人得知这儿两路友军完败,肯定会选择逃跑的。”
    众将闻言也就不再纠结,全都认清了形势,也真心接受了赵云的开导。
    公孙康是大汉子民,为了对抗故国朝廷的统治,宁可逃到化外。那大汉统治者肯定会保留对公孙康涉足土地的强宣称,哪怕追到天涯海角也有理由追击。
    但尉仇台原本就不是大汉子民,天生是化外蛮夷。这种人只要肯汉化,也就没多大仇怨。他小舅子一死,这团乱麻也就解开了。他应该看得清自己和赵云如今的实力对比。
    另外,今日之战,按照反汉联军原本的规划,应该是三方夹击赵云、差不多前后脚赶到战场。
    但赵云主动北上迎击了厥机,而厥机和尉仇台又临时变招、开始相互靠拢,所以从结果来看,最终的战场要比敌军一开始预想的位置靠北很多。
    尉仇台在向厥机靠拢的时候,自然也会越来越远离南边的高句丽军。所以战役打到最后,就从三方合击变成了辽西鲜卑和扶余军前后脚葫芦娃一个个送,而高句丽军今天都赶不到了。
    按照这个时间线推演下去,高句丽军不用几个时辰,就会得到快马斥候的探报,告诉他们辽西鲜卑和扶余军都已经崩溃了,这种情况下,高句丽军肯定不会再主动来白给,而是会立刻选择撤退。
    赵云要想利益最大化,就得想想怎么追击敌人。
    所以仅仅是稍微捋了一下现状后,随军谋士辛毗就帮赵云出了一条主意:
    “扶余国就在那里,跑不掉,十天半月之内去收服都没问题。但高句丽军如果不追,不用三五天就会退回深山密林之中。
    所以眼下第一要务还是要赶紧分兵追击高句丽军,然后再来接收扶余领土。好在高句丽军多有轻装步卒,行动肯定不如骑兵迅捷。
    难得他们此番被骗到了这苇岭高地,方圆二百里地势都还算平缓,我军一定要在敌军逃离苇岭高地、回到山区之前灭之!
    将军不如把守营的骑兵都利用起来,再让血战疲惫的骑兵回营替换,或许能更快破敌。”
    赵云今日来决战,也不是把所有部队都带上的,他还稍微留了几千人守家。
    毕竟大军的粮草辎重也需要保护,要是全部出击老巢都不要了,被敌人绕后偷袭那就崩盘了。
    所以现在要持续作战,让部队轮换休息,肯定是最稳妥的办法。
    赵云立刻批准了这点建议,让今日之战折损消耗最严重的部队,立刻回营休整,把守家的部队轮替出来,用于出击。
    今日之战,上午打辽西鲜卑,下午打扶余军,整整鏖战了一整天,还奔袭赶路了好几十里,部队实在是太疲惫了。
    眼下不管如何,所有军队先准备回营休整,其他的慢慢再说。
    ……
    大军撤回出击营地后,疲惫的将士很快就各自回帐倒头便睡。
    守营的将士倒是有提前为全军准备饭菜,休息之前,大伙儿好歹能吃口热的。
    主力睡觉之后,赵云就吩咐之前留守营地的校尉管统,带上那三四千守家的轻骑兵,连夜去追击、骚扰高句丽军。
    “高句丽人肯定已经得到消息、转而后撤了,但他们不会跑得太快。管校尉,你就带这四千人去,缠住高句丽军,但不要寻求决战,只要骚扰拖住,等我军主力明日再慢慢来追。”
    管统曾是袁谭麾下的部将,也是赵云这次带来的众多部将中,实战功绩履历最拉垮的。所以这次决战,赵云带了徐盛、张著出击,只让管统守家。
    当年袁绍死后、袁谭还没投靠刘备之前,袁谭军直接跟曹操交手过几战。管统凡是领兵出战,遇到曹军大将,几乎次次都是败绩。于禁、乐进、李典都有过欺负袁谭的经历,也都从袁谭的青州军头上刷过功劳、官爵。
    这样的履历,他自己也有自知之明,所以赵云让守家,他也丝毫不敢有任何想法。
    如今难得捞到了一个机会,管统只是觉得意外之喜,受宠若惊。
    哪怕赵云要求他只骚扰迟滞,不能强攻,他也没觉得不妥。
    管统只是出于谨慎,又细细追问了一句:“不知我军主力多久能追上来?我又需要迟滞高句丽人多久?”
    赵云想了想:“苇岭高地,东西二百里,南北三百余里。如果高句丽人不沿来路撤退,而是只求最快回到山里,往正东边撤,那只要行一百余里,就能回到山区。
    但是如果他们往来路撤退,往东南偏南撤退,要走二百里才能离开平原。所以你的迟滞,主要是得逼迫高句丽人的撤退方向,先绕去东边堵住,让高句丽人不敢往正东撤。
    然后,每天记得三次向我汇报动向,告知敌我位置、敌军当前的撤退方向。这样我的大军到时候才好尾随紧追。”
    管统领会了这些要求细节,连忙顿首表示绝对严格执行。
    然后,他就连夜带着之前守营的骑兵,紧追高句丽人而去。
    高句丽人也果然知道了友军惨败、并且转入撤军了。但他们有很多步兵,夜里不可能完全不睡觉强行军,当天走到半夜,勉强在苇岭台地偏东南某处不知名的原野上歇了两个时辰,天没亮就继续跑路。
    而刚刚上路后不久,高句丽人就发现了管统的四千轻骑,已经追上了他们。
    高句丽军主帅一开始不明虚实,不辨敌军多寡,唯恐这是赵云的主力,所以不敢轻动,唯恐加速撤回会导致敌军背刺冲杀、全军崩溃。
    所以他非常稳妥地选择了列阵等待,以长枪弓弩为主力保持戒备。
    耗到天色彻底大亮之后,高句丽军才大致摸清管统的兵力,知道这只是赵云派来骚扰牵制的一支偏师。
    但得知了真相并没能让高句丽将士们好受些,反而陷入了更大的困扰和恐惧。
    “将军!赵云这是不打算放过我军了,虽然此刻来的只是先锋,但赵云的主力肯定会后继追来,我军该当如何撤退?”
    几名部将纷纷向主帅请示。
    那高句丽军此番领兵的主帅,乃是该国世子,也是国主的长子。他也是一筹莫展,只能约束部队尽量不要露出破绽,只是列阵缓缓而退。
    管统见敌军继续撤退,也尝试了几次骚扰。
    不过他带来的都是轻骑兵,甲胄非常单薄。而高句丽人的射术倒是不错,以弓弩居外,跟他对射,管统付出了一些伤亡后,也就不敢冒进。
    历史上,从长白山区到三韩半岛地带,当地的东夷人射击水平都是很不错的。他们虽然不是骑射游牧,但都是世代渔猎。
    从夏商之时,古人最初造字,造出“夷”字,就是指持弓之人,说的就是东部山林里的渔猎民族。
    一直到近代,哪怕到了明清之际,朝鲜军备废弛,但有一说一,他们的鸟枪营战力还是不错的,也在明清战争中狙杀过清军的大将、王公贝勒。再到现代,韩国人在射箭运动项目上的成绩也还是不错的。
    可以说无论远程武器装备换了多少代,这些蛮夷在这一领域还是有一技之长的,属于单一技能专精点到头了。
    管统的部队如果人数规模够大,能直接莽上去,那倒是可以顶着最初的远程攻击伤亡灭了对方。但他人数既不多,又是轻甲,便只能保持距离。
    好在,管统只要在旁边陪跑,高句丽军就不能快速行军,只能让弓弩手在外侧持弓戒备慢慢走,体力消耗也会非常巨大。如此一来,不过一天,还是会被赵云追上。
    他们此时此刻这种姿态,就像是当初刘邦从白登山里出来时,陈平就劝刘邦让汉军弓箭手全部居于外侧,持弓而行,一旦看到冒顿单于的骑兵有异动逼近,就立刻放箭。
    但这种姿态,行军注定是不快的,而且刘邦有大雾帮忙,今时今日的高句丽人却没有。
    管统就这样硬耗了高句丽人一天,当第二天的朝阳再次升起时,还没退回高山密林之中的高句丽军终于绝望了。
    因为他们看到赵云也带着轻重骑兵赶到了战场。
    高句丽世子不想直接坐以待毙,还是勉强摆出了少量长矛兵为先锋、甬道间杂以灵活机动的神射手辅助的前锋军阵,试图顶住赵云的追击。
    赵云如果不冲上来,那就用弓弩手对射,如果冲上来,就变阵让弓弩手退下,长枪兵死扛。
    而赵云看了这个部署,立刻就下令两翼包抄,让铁骑拉扯、寻找合适的空挡,然后奋力突击一波。
    “这些高句丽人也没有什么甲胄,他们的枪矛军阵看起来也不甚严整,士卒军纪远不如大汉。看来唯一可畏者,就只是他们的神射。但我军以铁甲重骑为先锋冲击,足可尽破敌军神射!”
    赵云部署之前,还如此语气轻松地跟部将们分析,跟随的几名部将闻言也都深以为然,被赵将军的气概所感,军心愈发振奋。
    后续的过程,就没什么可赘述的了。
    在赵云的包抄拉扯之下,高句丽军很快陷入了应对失据、疲于变阵的状态。
    终于被赵云看准一个破绽,然后果断派出胸甲重骑全力冲锋。
    高句丽人变阵不及,长枪兵方阵并没有立刻掉头过来、整齐划一应对赵云的冲刺。倒是始终警惕戒备的高句丽弓箭手们,依然能临阵射出三四轮箭雨。
    不过,让这些高句丽神射手们毕生难忘的一幕,很快就上演了。
    密集的箭雨,精准度似乎比赵云之前遇到过的战役都要更高一些,但是却没什么卵用。
    叮叮当当的声响中,无数箭矢直接被整块水锻灌钢打造的胸甲和披肩、甲裙弹开,赵云那些重甲骑兵,几乎没有付出什么伤亡,就硬生生冲了上去。
    高句丽人的长枪兵,战意和纪律,都远不如汉军,他们只有弓弩手这一个兵种拿得出手。
    赵云的铁骑冲到近前后,很快便是砍瓜切菜一般的屠戮。
    高句丽长枪兵军阵被杀开几个缺口后,剩下的士卒一看身侧有袍泽战死,侧翼空门大开,直接就乱了。
    不少士兵一哄而散,往后潮水般退去,还冲乱了友军的阵脚。
    赵云跟吃饭喝水一般轻易,就击溃了当面的那个高句丽人军阵。
    而居于中军的高句丽世子,眼看自己的前锋败得如此快、如此彻底,也是完全惊得目瞪口呆。
    世上怎么会有如此完全不惧怕弓弩抛射覆盖的铁骑的?自己是不是在深山老林里住得太久,以至于跟这个时代脱节了?
    好在他还算识时务,而且也没有气节、面子方面的包袱。
    眼看被打得这样毫无还手之力,连理论上翻盘的可能性都不存在,高句丽世子在赵云杀穿他第二个军阵之前,就果断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
    “立刻下令全军投降!让汉左将军别杀了!也不要撤退!撤退也跑不掉的,只会被赵云背刺掩杀,到时候死人更多!”
    高句丽世子的这条命令,让周边乍一听到此言的部将们,都错愕不已。
    但在短暂的思索后,他们也纷纷回过味儿来,意识到世子说的才是正理。
    高句丽军也好,高句丽国也好,需要的是尽快及时止损,否则就他们那点人口,整个国家都能被这一战杀得元气大伤。
    “我等愿降!我等愿降啊!”
    “赵将军别杀了!”
    在短暂的混乱后,赵云眼看成片成片的高句丽军将士主动弃械、偃旗息鼓。他好不容易才回过神来,及时收住手,才没造出更多无谓的杀孽。
    “怎么这么不经打?不过他们倒是好运气,死伤的比例居然比辽西鲜卑和扶余人还少得多。”
    赵云心中暗忖,这些蛮夷真是命好,还捡回一条命。
    不过,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赵云长枪一招,吩咐身边亲卫把投降的高句丽军主要将领都绑缚了,控制住局面,然后慢慢收缴对方抛弃的武器,打扫战场。
    不过半个多时辰,一万多将近两万人的高句丽残军就完全被赵云控制了。
    突围逃出去的溃兵比例,也远低于之前辽西鲜卑和扶余军,几乎是成建制地被围歼迫降。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