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第744章 北线只不过是陪曹贼玩玩罢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张郃威慑周瑜未果,只能全面展开攻城,双方很快就陷入了如火如荼的血战。
    曹军在张郃的指挥下,派出上万名弓弩手,顶着藤盾、依托着木质阵屋的掩护,逼近到南皮的护城河外,隔河与城头对射。
    曹军的投石机,也逼近到了一个比较危险的近距离上,只求能用碎石雨覆盖城头。
    得到己方远程火力支援的攻坚兵,纷纷推着完全体的葛公车,和高大的云梯、冲车,分批次缓缓向墙根逼近。
    城上的刘备军弓弩手,同样箭雨齐发,给予曹军坚决的还击。尤其是那些装备了重型腰引弩的弩手,以及城头的床子弩,纷纷瞄准了曹军迫近投弹的投石车,试图将其反制杀伤。
    曹军用投石机的水平,那也是天下数一数二的,早在官渡之战时,曹军的霹雳车就大显神威了——当然,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数二,反正如今天下也就只剩曹刘两家了,其他都是些四夷杂碎,不值一提。
    过去多年来,曹军的投石机,也多是投掷单发独头弹,很少有用碎石雨的。
    这一方面固然是曹军的投石机吨位相对较低,如果再用碎石,火力密度比较低,单发杀伤力也难以保证。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碎石雨抛不远,需要抵近射击,曹军的投石机缺乏防护,一旦射程降低到跟单兵强弩相当,危险性就会很大,砲手很容易被敌人的箭雨杀伤。
    不过,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何况是三年呢,曹军也是会不断与时俱进学习的。
    三年前刘备军就用惯了代防箭护盾的投石机,那种结构设计也没什么难度,属于战场上看一眼实物、或者缴获一些敌军被打烂的碎片残骸,就能有样学样模仿到的。曹军如今自然也学到了,所以才有了今天张郃也用碎石雨投石机抵近射击的操作。
    要不是这几年里颇学了一些新招,如今的夏侯惇和张郃也未必敢有底气来强攻南皮。
    只是他们不知道,在他们邯郸学步的同时,诸葛兄弟也在不断攀科技种田鼓捣新玩意儿。他们拾人牙慧两三次的工夫里,正主可能都拿出十个八个新东西了。
    ……
    “府君!曹贼的投石机也都全面装了防箭护盾,腰引弩根本就射不穿那么厚的硬木。床子弩也最多射进木板里,但很难杀伤护盾后面的砲手。”
    交战后不久,守军一方的一线军官们,就发现了这个问题。然后两名负责指挥弩兵的军司马,立刻就把这个最新情况汇报到了周瑜这里。
    周瑜也很快注意到了这一点,但他并没有任何慌乱,只是冷静地让弩兵部队调整目标,并且让城头的守军调整站位。
    “所有弓弩手不必压制敌军抵近的投石机,让他们投去!弩手集结到马面侧面,准备左右侧射靠上来的云梯。
    八牛床弩继续压制投石机,直到敌军的葛公车临城,然后从侧面用铁杆缆矢攒射,缆绳尾部都系好万钧巨石,一旦扎住敌军的葛公车,就把巨石从城墙上丢下去。
    不过,曹军很可能也改良过葛公车了,看他们今天用的葛公车,比往年的造型更加重心低稳,未必还能拉倒。让斩马剑队和铁戟队退到城墙的反侧掩蔽,等到敌军快临城时再上来!”
    周瑜一连串的命令传达下去,部将们看着他指挥若定的淡然之状,没来由被他的情绪所安抚,很快就高效地执行了这些指令。
    弓弩手们不再在敌军投石机上浪费火力,只等着己方的投石车部队用独头弹慢慢对付曹军的投石机。
    刘备军的弓弩手纷纷躲到城墙上凸出的马面两侧,以交叉侧射火力专注对付靠近的敌人。
    马面就是城墙上往前凸出的部分,马面两侧的垛堞、射孔,刚好可以便于弓弩手对爬墙的敌人发起侧射。
    马面在汉代并不算什么新鲜的东西,一直都有,但之前的马面,大多是实心的土台,缺乏上下层的射箭窗孔,顶部也缺乏遮蔽。
    而周瑜经营南皮数年,他知道这地方未来迟早会经历曹军的进攻,因为曹军要想切断赵云治下的幽州和刘备阵营其他各州的联络,打下渤海郡是最快捷、最高效的。
    而且,曹军要进攻幽州,就得北渡易水。要想南攻青州,就得渡过黄河。唯独攻打同属冀州的渤海,是不用渡过任何大河的,只要沿着漳水顺流而下,直接在河北大平原内部打一仗即可。
    所以,只要曹军对河北用兵,必然首攻南皮,这点是任何聪明人都猜得到的。
    两军休战的这两三年里,周瑜早就把他治渤海结余的钱粮人力,挪出相当一部分用于加固南皮城,各种修缮新的城防设施。
    尤其他小舅子诸葛亮搞出了租庸调法和代役钱制度后,周瑜更是充分利用这些制度,让不愿意服役的百姓多交钱代役。到了战事有可能爆发时,他再提前花钱抓紧雇更多民夫,集中施工,把敌人可能重点进攻的位置,进行紧急补强。
    一言以蔽之,在种种政策和高效调度的加持下,周瑜反复兴修后的南皮城,防御力也远不是当年张郃印象里的程度了。
    而且很多城防设计、施工上的小创新,外行人就算派了细作来,一时也难以看明白,总要亲自打过、吃过亏了才能长记性。
    就比如眼下这座南皮城的城墙马面,就被周瑜盖成了上有坚固的顶棚,用巨木支撑厚厚的硬板,足以抵抗碎石雨的砸击。
    而传统的马面,是没有顶棚的,上面是裸露的,很容易被抛射的箭雨石雨杀伤。
    除了顶棚以外,周瑜还加高了马面中间空心的藏兵空间和射击区,并且在侧墙上开了更多的射击孔,让弓弩手们可以上下站三层人放箭。
    其中还有很多工程设计上的细节,也难以一一赘述。总之就是周瑜能够用看似跟原先差不多面积的防御建筑,容纳数倍人数的弓弩手集中攒射,火力密度也远超外行人的想象。
    除了弓弩手可以得到更安全的输出环境、并且更专注于侧射。守城的斩马剑兵和长戟兵,同样可以得到更多的掩体、以及更便利的上墙通道。
    确保平时墙头上站人别太多,真到了敌军临城要肉搏时,守军的近战兵又能尽快冲上来堵口。
    这种感觉,就像是后世防御某些带坑道的坚固阵地时,遇到敌军火力准备,就让守军先躲进坑道里。等敌军炮击停止了要冲锋时、守军才从坑道里钻出来近战阻击。
    具体的操作,古今当然是不同的,但原理相似。这个时代,攻城方最有威胁的火力准备,无非也就是碎石雨或是无差别的弓弩高抛盲射。守军只要躲到有坚固顶棚的藏兵洞里,或者是躲到城墙反斜面的投影区内,就可以基本确保安全。
    于是乎,张郃就看到了貌似鼓舞的一幕,在他不计代价的火力准备之下,守军的弓弩箭雨越来越稀疏。
    只有守军部署在城墙后方高台上的投石机,还在不断校准射击、反制着曹军的投石机。曹军的投石机,根本无法越过城墙的视野阻挡,去校射破坏刘备军的投石机。
    不过这暂时也没关系,因为曹军投石机的损失速度,完全是可以忍受的。只要帮助友军临城,过程中多损毁一些投石机又怎么了。
    云梯和葛公车很快就推到了近前,而守军的防守火力,也陡然又提升了一截。无数的滚木礌石、灰瓶金汁往下疯狂投掷、泼洒。
    巨木和羊头石撞击在云梯车和葛公车的侧壁上,发出铿然的大响,却也难以直接砸破砸塌。
    石灰粉和滚水、金汁沿着攻城武器的缝隙、孔洞往里渗漏,洒到人眼里、身上时,还是会激起剧痛和惨叫。
    “顶住!继续推!箭矢和碎石砸不穿葛公车的!敌人没有别的能耐了!”曹军的基层军官们,声嘶力竭地大吼着,鞭策麾下士卒继续猛推攻城器械,准备攀登。
    张郃此番强攻,计划得非常周详。每一辆葛公车,都有一名曲长负责督战和指挥,每一架重型云梯,也都分到了一名屯长。攻城武器没有被摧毁之前,曲长、屯长都要亲自督战,不许后退,下面的士兵就更不能退了。
    哪怕只是在前排顶着盾、抵近对墙头射击、吸引敌人火力,也不能轻易退却,否则就有严厉的军法等着他们。
    然而,似乎正是为了打破这些一线攻城军官的训话,就在这冲刺的最后时刻,防守方本就汹涌的火力中,又冒出了两个新招。
    曹军将士忽然看到,城头有仓促架设起几十道竹制滑轨。长度似乎也不太长,都是三四丈左右,最多只比城墙墙顶的宽度稍长一些。
    滑轨有一定的自然坡度,然后有一群群的守方士兵,合力把千斤巨石抬上滑轨,靠着重力加速往前滚落,飞出城墙后还能靠惯性飞出十步远。
    这种巨石,显然比人力可以投掷的石头要大得多,起码重几十倍。普通的羊头石砸到葛公车上后,未必能砸破侧壁和立柱。但这种千斤大石,靠着重力加速度瞄准了打,效果就不一样了。
    云梯被撞中,直接就有可能塌掉半边,葛公车被撞到了板壁也是一个大洞。如果直接撞到柱子上,柱子也免不了开一道裂口。
    这些滑轨,似乎还能临时拆装挪位置、调整架设的高度和角度,显然是守军看准了进攻方的葛公车、云梯打算在哪个位置贴墙,才临时把东西挪过来,针对性阻击。
    所以曹军之前的预先火力准备阶段,才没能摧毁这些巨石滑轨。因为当时这些东西还没搭起来呢,就是等曹军碎石雨停火了、曹军自己的士兵也都冲到近处了,周瑜才让人临时组装开火的。
    好几部葛公车都被砸得破了几个大洞,还有内部楼梯被砸断砸坏的,云梯车更是直接倒塌了好几辆。
    与此同时,守军还不忘拿出多年前就用过的、以八牛弩射出尾部有粗麻绳箭矢的招数。这些箭矢侧射扎住进攻方的重型器械后,守兵们就把麻绳尾部的万钧巨石推下城墙,想靠着绳索传递的巨石重力,把车辆拉倒。
    这招最早的时候,还是周瑜亲自挨的,只不过当时他是被打吃亏的一方。
    那是十二年前、孙策还没覆灭,周瑜偷学了最早期原始版本的葛公车,然后想用来对付陈登死守的广陵城。结果陈登就用了诸葛瑾提前教的办法,破了周瑜的丐版葛公车,把很多重心不稳的葛公车直接用系了麻绳的巨石拖得侧翻了。
    后来周瑜吃了亏,还把相关经验传授给了当时的“友军”,当时也算是各为其主。
    如今周瑜再故技重施,虽然他也升级了一些手段,不过对面的张郃似乎也是有备而来,曹军如今造的葛公车,大多是一个梯形台的结构,下部很稳固,下大上小,重心很低。
    周瑜再怎么用巨力的八牛床弩配粗绳巨石,也难以拉倒。
    最终一番博弈,只是拉倒了四座云梯,而葛公车无一被拉倒。周瑜的这招守城战术,也就算是彻底发挥尽了光热。
    不过,葛公车虽然没有倒下的,那些被巨弩射中侧壁的位置,被巨石的重力传导、拉扯,也纷纷崩裂开来,动辄被扯断好几块坚实的木板,裸露出内部旋转攀登的阶梯。
    那些如人腿一样粗的麻绳,也多有承受不住巨力直接绷断的。甩飞出去的绳子,抽打到人身上,顿时也是血肉横飞,直接毙命——
    对这种绳索绷飞的力量难以想象的,可以去抖音上搜一下那些给海船固定泊位的缆绳,一旦绷断后抽到人身上,会是什么个下场,说血肉横飞直接腰斩都是轻的。
    绷断的麻绳回弹飞抽的过程中,有时会甩到车里的进攻方曹兵,也有极小概率抽到操作床弩的刘备军士兵,无论各自有多重的甲胄,这种纯力量型的物理攻击,都是防不住的。
    双方各有数十人在这种攻击中伤亡,众生平等,也足见战争的残酷。
    曹军被两轮巨石和床弩打击,稍稍懵逼了一会儿,随后就愈发凶悍,拼了命地往上冲。
    “放箭!快放箭!盯着那些云梯车的两侧射!还有盯着那个侧面被扯了个破洞的葛公车射!”
    城墙的马面里面,守军军官们也声嘶力竭地嘶吼着,指挥弓弩手调整火力。
    密集的箭雨,就这么盯着爬墙曹军的左右两侧,斜斜地往下射。
    曹军也意料到了这时候会有交叉侧射的火力,然而乍一被箭雨覆盖,还是陷入了懵逼,尤其是那些一线的曲长、屯长们。
    他们完全没想到,看起来凸出主城墙并不深的马面里,居然能藏那么多的弓弩手、瞬间火力密度那么大。
    这也不能怪他们,谁让周瑜改造之后的马面,单位横截面积可以容纳的弓弩手,多了好几倍呢,结构设计也更加合理,更便于轮番紧急输出火力,那箭雨几乎是一刻不停的。
    曹军前排登城的,多半是刀盾兵,因为只有用短兵器才便于攀援。长枪长戟之类的双手兵器,拿着根本不好爬梯子,更不好配合持盾。
    而配了盾牌的士兵,往往是右手拿兵器,左手持盾,左侧的防御力就高些,爬的时候都会下意识把盾牌顶在左上方,护住心脏和头脸脖颈。
    而守军的弓弩手,显然是组织严密,准备周详,放箭时尽量盯着右侧放。
    进攻方士兵的盾牌要防着上面的滚木礌石,对侧翼的箭矢防御大大降低。就算是身着生铁甲片的士兵,被蹶张弩抵近射击,也难以幸免。
    当然,曹军的葛公车,原本是可以防箭的。只有云梯车,最后面爬梯子上半段时无法提供遮蔽。
    但是现在,葛公车也有好几座被砸出了侧面的大破洞,守军就盯着这些破洞往里疯狂放箭,一排排死伤者顿时就堵在了车内的楼梯上,枕藉遍地。
    最后,还是几名曹军军官急中生智,把战死袍泽的尸体连盔带甲堵在破洞上,让后面的士兵抵住尸体不至于滑落,好让尸体挡住后续的箭矢。
    有些急中生智的曹军军官,甚至随便捡来几把战死袍泽的佩刀,直接一刀插在尸体的手足上,把尸体的手臂钉在破洞上方的板壁上,把脚钉在破洞下方的地板上,这样尸体就能一直如补丁般堵在破口上了。
    曹军付出了各种艰辛万苦的努力,顶着敌军层出不穷的防守火力,以及巨大的伤亡,总算是一批批爬上了梯顶。
    葛公车的搭板重重落下,搭板前方如尖刀那么长的铁锥狠狠扎进城头垛堞的夯土和墙砖里,曹军刀盾兵蜂拥着挤过搭板,朝着城墙猛冲。
    即使在这最后一段的拥堵路途上,守军的弓弩手依然没有放弃,看到搭板放下的那一刻,就对着搭板侧向盲射。不少曹兵就在冲过搭板的过程中,纷纷中箭坠落。
    曹兵也多有甲胄的保护,那种箭伤未必就能直接致命。但只要吃痛后控制不住身体坠落,那起码也得摔个重伤残疾。
    曹兵刚刚冲过搭板,就看到前方长戟攒刺撩动。前排的刀盾兵还什么都没能干成,就直接被刺成了鲜血淋漓的冰糖葫芦,闷哼着坠亡。
    靠着不断堆人命硬冲,终于有曹军刀盾兵靠着死前的野蛮冲撞,稍稍在人堆里挤出一些缺口,也乱砍乱刺对守兵造成了一些皮毛伤害,但都改变不了战局。
    站上墙头的曹兵,很快遭到了守军有条不紊的三面夹攻。
    大批整齐划一攒刺撩啄的长戟,和少量混杂其间、负责查漏补缺的斩马剑,共同组成了一个进退有序,杀伐果决的战争机器,把一批批堵在缺口处的曹兵吞噬。
    而两侧马面上的弓弩手,依然没有停止输出,就盯着不断有人往上冲的葛公车搭板盲射。只要还有曹兵要通过搭板冲上墙头支援友军,就少不了被箭雨洗一波。
    曹军士兵派出十个士兵登墙,可能有两三个就会死伤在通过搭板的那段侧射火力之下,简直就是一个血肉的无底洞。
    偏偏正面肉搏的形势,又让曹军将领们看到一丝半点站稳脚跟的希望。让他们不舍得放弃,只好继续往这个绞肉机里永无止境地投入人命。
    “看来张郃这次很坚决,从城墙的反斜面,还有上墙的藏兵洞里,再拨几支长戟兵预备队上去。
    注意节奏,别显得我军太强势,要让曹军觉得再咬咬牙就能挺过来了。”
    周瑜看着这高效的杀戮场,表情依然阴冷,并无不忍之色,只是基于利益考量,把控着预备队的投入节奏。
    可不能表现得太强,勉勉强强刚刚好守住什么的,那就最好了。
    那样敌人将来撤退后,才不会担心刘备军反击、追击,这个度可不好掌握呐。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