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第769章 玩拉扯谁能玩得过诸葛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诸葛瑾正和周瑜议事讨论军情,忽然听说己方细作从东边送来紧急密报,他也就懒得瞎猜了。
    诸葛瑾自然而然转向周瑜,谈笑着说:“公瑾,不如且看了前方究竟有何密报,再议不迟,说不定这条情报,就能为我们解惑不少,也省得瞎猜了。”
    周瑜自然是无可无不可,直接表示听从安排。
    很快一名负责细作工作的幕僚就来到中军大帐,把一个竹筒交给了诸葛瑾。
    诸葛瑾当面拆看了一番,又低语询问了几个问题,然后一挥手示意对方可以暂时退下,到帐外候着。
    随后,诸葛瑾才转向周瑜,分说道:“我们在雒阳潜伏的细作,联络上了韦晃、耿纪等朝中曾经受曹操信任的近臣。从他们那儿透露出来的情报,已经可以确认,曹操有向黎阳集结几支兵马。
    而且这么干应该有些日子了,至少七八天,也可能更久。具体有多少兵马,还有没有更多的,有没有其他集结目的地,这些都不知道。但至少说明,曹操想要在河北发起反攻——公瑾以为呢?”
    周瑜摸了摸胡子,慎重思索了一会儿,点头道:“曹贼要在河北动兵,这一点确实可以确认了。就是还不知道规模,以及时间的紧迫性。不过,能打探到这种程度,已经非常不错了。没想到司徒还能联络上雒阳朝中近臣。听说耿纪、韦晃等人,此前也都有受曹操信任,居然现在也弃暗投明了。”
    对于周瑜的这一感慨,诸葛瑾当然不会接招,也不会解释,只是高深莫测地淡然一笑,算是揭过了这个问题。
    要问他如何会知道提前联络耿纪、韦晃乃至吉平等人,暗中潜移默化尽量约为内应,这事儿当然是不能跟外人解释的。
    他总不能说“我看过史书,知道耿纪韦晃这些人历史上跟曹操决裂了”。
    当初派潜伏在雒阳的细作网络跟这些人联络,诸葛瑾也是本着有枣没枣打一杆的心态,反正就算失败了,也就损失几个直接出面接头的细作罢了。
    这种程度的损失诸葛瑾是付得起的。而且他在联络试探之前,早就做好了隔离措施。如果当时耿纪、韦晃等人出卖了联络人,也不可能导致刘备阵营这些年渗透潜伏的网络整个被连根拔起,就仅仅只是损失那几个而已。
    而最终的结果,也确实证明这一步赌得惠而不费,花小钱办大事了。之前休战那三年,渗透策反的辛苦都没白费,如今都到了摘果子回本的时候。
    诸葛瑾轻轻揭过了周瑜的感慨和疑惑,直奔主题就事论事地回应道:
    “我们也不必管韦晃、耿纪的消息是否可靠,为何弃暗投明,现在就假设这些信息都是可靠的,那公瑾以为,曹贼要动手的话,具体会选择什么目标?”
    诸葛瑾很想用设问的方式,直接把自己的猜测先说出来,问周瑜是不是就行。但话到嘴边,他觉得还是别给周瑜压力,别限制了周瑜的发挥,所以还是收住了。
    周瑜也看出诸葛瑾心里应该是有预设答案的,不过他也没必要揭破,就实事求是地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曹操要在河北动手,无非就是在我们这一路,和子龙那一路里,选一个目标动手罢了。反正在黎阳集结兵马,几乎不可能是为了顺黄河而下,去濮阳、东郡一带对付子义他们的。
    虽然黎阳走水路也确实能够到子义,可子义的东路军距离南北两路都不够远,一旦开打,坚持五六天最多七八天,可能就有先头援军去援护他。
    而且兖州的东郡、濮阳一带,南边还有山阳泽,再往南也还有和沛郡交界的芒砀山。那些地方不如河北平原一马平川,避无可避。如果曹贼真找子义当对手,子义利用地形拉着他兜几天圈子,曹贼的一切努力就彻底白费了。
    而剩下的这两路里,我军,和子龙那一路,我觉得多半就是冲我军来的。”
    诸葛瑾听了周瑜的分析,不无玩味地说:“哦?何以见得?按刚才分析‘曹贼不可能选子义’的理由来直接套用的话,选对付子龙那一路,不是比对付我们更不容易得到友军增援?
    子龙和孟起可是在邯郸战场,在更北边的偏僻一隅,其他各路我方阵营的军队,要想援助到子龙,需要走的总路程都是最远的。
    相比之下,我们在馆陶县这边,馆陶这地方,勉强还算是夹在子龙和子义这两路军队之间,一旦被打了,可以让子龙和子义一起来援,子龙抵达的时间虽然不会更快,但子义却可以比第一种情况更快抵达,曹贼就不想要充分利用这份时间差么?”
    如前所述,刨除掉被派去兖州的太史慈部之后,如今刘备阵营留在河北的兵马,还有七八万人之多。
    但这七八万人也不是完全集中在一个地方驻扎的,而是分了两路,一路诸葛瑾亲率,从东边往西打馆陶,最终继续进攻邺城。一路赵云、马超率领,从北边往南打邯郸,打下后也继续打邺城。
    曹军如果真反攻了,在这两路人马里,肯定也得有所取舍,选一个作为第一目标,击溃后再打另一路。
    周瑜听了诸葛瑾的反问,也不由笑了,不过也并不当回事:“司徒这是考我呢,从友军援护的时间、速度来看,曹贼从邯郸北上反击子龙确实更划算。
    但子龙多是骑兵,他打不过可以跑啊,就算有步兵攻城部队,因为人数不多,转移起来也更方便些,实在不行,就算是往西就近逃进太行山谷道陉口,固守十天八天待援绝对做得到。
    到时候曹操求速战速决而不得战,日子一久我军援军赶到,或是在别的战场取得了更大的突破,曹操就是纯亏惨败,他怎敢如此轻率?
    所以,还是找我们这一路求战最有可能,我们虽然比子龙更容易得到友军增援些,但我们完全地处河北平原,周遭没有山川大泽可以躲避、没有地方据险而守,甚至也找不到已经攻下的城池足够容纳那么多大军——
    这也怪我军之前推进得太过激进了,背后还留下了一些曹军据点。只是当初这些据点都威胁不到我军的粮道,我们为了推进得更快一点,才没有一个个去分兵拔除。
    如今,曹军若是数日内就有可能赶到,我们再去拔除背后那些县城钉子,只怕也来不及了。还是要另想办法,争取一个相对有利些的决战环境,但这一仗多半是避免不了了。”
    周瑜说得很仔细,条分缕析把曹操各个可能抉择的利弊都分析了一遍,最终得出的结论,也非常有说服力。诸葛瑾只是稍稍捋了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英雄所见略同。
    诸葛瑾摸着胡子继续往下分析规划:“既如此,那就得尽快为我军不得不在馆陶附近与曹军决战、迎击曹军的反击,做好充分的战前准备了。
    公瑾你倒是说说,我军该不该移营后退,争取跟敌军多拉扯几日,以便等到援军?”
    周瑜飞快想了想,立刻否定了这一点:“还是别了,如果我军后撤移营,曹操就知道我军有可能察觉到他的动向和意图了,到时候他说不定就会放弃寻求决战,或是临时再改换战役目标。
    那样我们又得重新评估揣测盗贼的新动向、新意图,劳神费思,还不一定能猜准。不如就趁着这次,多半已经猜准其意图了,但假装没猜到,将计就计等曹贼打过来。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临战移营,肯定要放弃现有的已经有一点防御工事的营垒,重新换一座从平地上另起炉灶的新营。那样的营垒,防御坚固程度肯定不如旧营,到时候战场上的实战战果肯定也会被削弱。
    所以依我看,我军还是直接装作什么都没发现,什么都不知道,继续安之若素守下去。但暗中可以悄悄加固现有的营垒,也别从外层防线加固,就只在营内加固增筑,尽量让敌军看不出来破绽。
    比如我们可以昼伏夜出,白天不做任何营建,而夜里在营内挖第二道壕沟、挖出来的土就地堆砌或加高现有的营垒土墙。这样敌军城内的瞭望哨就算看到我们的围城营区,白天也看不到任何动静,也就不会警觉。”
    诸葛瑾想了想,觉得周瑜在战术层面上的建议都是非常好的,每一条都切中时弊。
    如果现在就开始移营往东回撤,向太史慈的方向靠拢,那曹操马上就知道诸葛瑾识破了他的计谋,说不定这一仗就打不成了。
    而诸葛瑾其实是希望这一仗打成的。
    既然自己都稍稍提前预判到了曹操可能的企图,哪怕只有很短几天时间差,那也足够自己争取更多的胜势了。
    何况,诸葛瑾觉得,曹操有点高估自己了,哪怕曹操集结半数以上的曹军主力、来寻求野战决战,他也未必就能稳赢刘备阵营在河北的这七八万人。前提是曹军采取攻势、而诸葛瑾可以守营。
    诸葛瑾是不怕决战的。
    把这些前因后果梳理清楚,诸葛瑾的应对之策也就呼之欲出了。
    “那就依公瑾所言,昼伏夜出、暗中加固营垒的事儿,就托付你全权处置。另外,派人通知子龙,从邯郸前线随时准备回撤,向我军靠拢。
    不过在邯郸城外的围城大营内,还是要维持好声势和做好减兵增灶——嗯,应该说是‘减兵不减灶’,继续迷惑邯郸的曹军。这几天该攻城还是要攻,哪怕做做样子放放箭,但派人呐喊的声势一定要足。
    最后阶段,如果真到了决战时刻,曹军发现邯郸城外的我军主力大量撤退靠拢了,要反攻邯郸的围城大营,就让那些部队自行北撤逃散,可以向太行山方向靠拢,随便占个山谷陉口,暂时据险而守数日就好,也别怕陷入绝地,反正正面战场只要分出胜负,肯定会分兵去救他们的。
    另外,再派人去子义那里联络。嗯,子义和文远、仲达离得冀州太远了,不如子龙这么容易集结,而且他们还得重新北渡黄河才能赶来,需要的时间就更久了……
    这样吧,就让子义带着我之前拨给他的那部分人马里的骑兵部队,加急悄悄回返,向我军靠拢。同时,让文远拨出徐州军中的那部分骑兵部队,也跟子义一起向我军靠拢。
    而子义部的步兵,和徐州军原有的步兵,就全部交给仲达统领,继续在兖州前线和曹军相持、伺机而动。如果确实发现决战期间兖州前线有漏洞有空虚,也可主动先发制人。”
    诸葛瑾说完后,又平易近人地问了一下周瑜的意见,看看他有没有要补充或者劝谏的。
    周瑜觉得这个方案已经挺靠谱了,执行可能性很高,便全盘赞成。
    耿纪、韦晃的情报,终究不可能提前太多天送到,现在诸葛瑾才知道这事儿,说不定曹操未来几天内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所以指望徐州军主力全部来援,这事儿大概率来不及、赶不上。
    既然如此,还是求稳,先把确定能赶来的部队调来,那就最好纯调骑兵不动步兵。
    所以这最终的决战,估计是诸葛瑾、周瑜手头这四万多人的多兵种合成部队。再加上赵云、马超麾下的骑兵,以及太史慈、张辽麾下的骑兵。
    总兵力估计还是到不了十万人,但骑兵比例会非常高,几乎是把刘备阵营在整个北方的骑兵都拉来参加决战了。
    这也没办法,临战前最后几天才临时刺探、察觉到敌人的可能动向,就算想调集步兵也来不及了。能把太史慈、张辽的骑兵额外拉到决战战场,已经是意外之喜了,也是诸葛瑾提前拉耿纪、韦晃等内应的价值体现之一。
    此后两三日,一切果然如诸葛瑾和周瑜规划的那般,有条不紊地调度、部署着。
    赵云和太史慈那边,保密工作都做得比较好。
    赵云的主力骑兵昼伏夜出后撤兜了个圈子,往馆陶的方向赶,也没被邯郸的曹军第一时间发现——当然,等赵云走后两三天,曹军也是有可能反应过来的,但那时候这一切已经不重要了。说不定决战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没法更改目标了。
    太史慈和张辽,也带着之前分拨的骑兵,和徐州骑兵,在济北郡悄悄北渡黄河,然后再沿着黄河逆流而上。
    赵云、马超、太史慈和张辽,都不太可能在曹军发动决战的第一天当天,就赶到馆陶战场。但他们也绝对会比曹操之前预期的要来得快得多。
    所以,留给曹操单打诸葛瑾的时间差,其实已经被压缩到了极限。
    只要诸葛瑾扛过第一波,守住了营垒,他的骑兵部队援军很快就会源源不断赶到。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