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第573章 原来如此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让赵曦感到欣慰的是,富弼同意了朝会和议政中的武将比例,就是政事堂的其他几位,也并没有针对这一点有异议。
    这一次,赵曦安排韩琦和文彦博处理禁军安置事宜,是真没有想到会导致他俩在三级决策制上闭嘴。
    因为赵曦不可能预料到他俩会玩小心思,会搬石头砸自己脚。
    雁门之战以前,赵曦已经初步拿出了三级决策制的概要让相公们看了,那时候很多都还是概念,框架都没有成型。
    而韩琦和文彦博在放任禁军在河东路游荡之前,赵曦已经把初稿拟定。
    可是他真没想到韩琦和文彦博会把把柄送到手里来……
    朝臣可不这样认为,就是富弼也不这样认为。
    王安石本来就倾心于改变国朝现状,自然不会反对。而韩绛和吕公弼历来以官家为主。
    在政事堂里,真正有可能反对官家三级决策制中武将问题的,唯有韩琦和文彦博。
    偏偏他俩因为云应四州武将利益问题,在处理禁军上出了昏招。虽然心知肚明的过去了,可韩琦和文彦博确实是官家抬手了,否则他俩不可能联名干一个什么《论边州制衡疏》。
    这是自知理亏的表现,也就导致他俩不可能在三级决策制上去唱反调。
    朝臣中,够资历任内阁的很多……
    在富弼看法里,这一切都在官家的预料之中,就是韩绛和吕公弼也是这样认为的,估计整个朝堂有多数臣工都这样认为了。
    所以,出现了赵曦认为根本不可能出现的情况……居然没有朝臣针对朝会和参政比例之事上奏,真是奇了怪了。
    赵曦突然有点看不明白了。
    不管是朝会,还是议政,很明显,这将是国朝权利的体现,地位的体现,文臣团体居然就这样认可了?
    毕竟在三级决策制的章程中,赵曦明确了,一旦经过三级决策制而确定的国策,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必须遵照执行。
    “官家,如今的朝会也是文武列班,可曾见有武将在朝议时发言?”
    富弼这样解释现状。
    或许是这样吧。可三级决策制有明确的条款,不管是议政还是朝会,不论文武,都是有任期的,并且,若不能胜任职责,即便是任期内,也有可能被罢免。
    只要进入朝会和议政,就必须有参政议政的能力和作为……之所以加这种强制性条款,赵曦就是不想让武将继续弱势,想让他们在三级决策制中充分发挥作用。
    难道文臣们看不到?这一点,武将就是为保住在国朝核心权利阶层的地位,也不会继续像当下这般,带着耳朵上朝。
    “富相,一旦三级决策制推行,与如今的朝会会有很大不同,框架中已然充分说明。”
    赵曦总觉得这事不那么简单,就是皇城司那边也没有特别是奏报。
    考虑到富弼的配合程度,他觉得需要开诚布公的谈一谈。
    “官家,其实在这一点上,老臣也很疑惑。朝会和议政的武将比没超过如今朝堂文武列班是一个原因。”
    “在老臣看来,新军、讲武堂、工坊城,自己监察衙门的执行官,都有武将职衔。很有可能臣工们会认为这些部门的武将职衔入朝会和议政不可逆转。”
    “另外就是,国朝的武勋世家,不管是开朝时的高家、使家、曹家,还是后来居上的向家、折家、种家等等,在朝会和议政中拥有席位也属于正常。”
    “还有一个可能。国朝在事实上,文武的界限并非如表面那样明显。这需要在确定具体名额时才有所表现。”
    或许这样能说的过去。就连富弼也不敢肯定。
    官家似乎认同了。
    确实,赵曦认同了。本来赵曦也不会单纯的以为国朝的文武就是全然割裂的。
    韩琦敢杀焦用,那是因为狄青这个主帅就是草根,焦用更是如此。但韩琦对于那些武勋世家的子弟却是另外一种态度。
    别说见了曹利会恭称太尉,就是见了向家的向鸣中,也一样客气。至于种家和折家,那怕是看不上眼,也没有当面落面子的事。
    大多数文臣,多多少少都跟武将是有勾连的。关键在是不是成了气候。
    就即便现在安置处理的这些废物禁军,不一样能在朝堂找到跟脚吗?
    想来都以为这三成的席位,是留给武勋世家和有跟脚的吧。
    然而,直到赵曦看到了朝臣集中上奏,要求尽快推动监察衙门办公时,赵曦才恍然明白:原来如此。
    真正的原因却是从这一次禁军北上安置引起的,是因为朝臣们的恐惧导致的。
    因为韩琦和文彦博放逐那些废物禁军,用强令逼迫他们北上转民。
    他俩的目的,是让这些禁军在一定范围内能有一些骚乱,不管是骚扰州城,还是阻拦轨道运输,亦或是落草为寇,都能激起赵曦对武将的防范,从而对云应四州的利益分配调整。
    只不过赵曦在第一时间杜绝了所有的空档,让新军和轨道兵严阵以待,堵上了他俩做法的漏洞。
    当时赵曦是为了避免朝臣们嚷嚷,才把皇城司拿到的一些似是而非的情报,通过内参明发了。
    也正是这一点,让朝臣害怕了。
    前朝武后的梅花内卫,侦办了多少臣工,作为朝臣几乎没人不知道。
    国朝自开朝,将武德司改为皇城司,由官家直接统领,担负着宫卫和密谍之责。
    官家自即位以来,两次利用皇城司的奏报处置朝臣,这不是好兆头。
    偏偏这两次,都让朝臣无从反驳。叛国投敌和文武勾连,都是忌讳。
    但是,作为朝臣,谁也不想时时处于监视中,更不希望以内监为主的皇城司插手朝廷事务。
    不仅仅是不希望如此,更对这样的行为担心,甚至到恐惧的地步。
    从先帝的仁慈,直接转变成今上的强势,很难适应的。
    朝臣们还是希望,属于朝臣的事,应该由朝臣解决,而不是密谍和官家。
    这时候,官家推行的监察体系就成了将密谍摈弃在朝廷之外的利器。
    因为监察章程的纲领中有一条,处置朝臣,必须经由监察官调查,并取得真凭实据后,依据监察条例,对照处置。
    虽然官家有赦免权,却没有任意加罪的权利,同时,那怕是官家,也不得推翻监察衙门查验后的定论。
    朝臣们之所以不再武将比例上纠缠的原因,是他们在担心皇城司……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